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版][试题13]〖2014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9 浏览数:128

一、单选题

1.

明朝有学者言: 负惟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  )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强调对民意的尊重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D.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2.

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 新的价值导向 最有可能是(  )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3.

顾炎武指责李贽 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 ,黄宗羲谴责李贽 非名教之所能羁络 ,王夫之以 循礼 秉礼 君子之道 ,以 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 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4.

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

姓名

历史评价

生卒年

1527— 1602

发挥天真自心,扫荡酸腐之气,慨然醒世,勃然通民。

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

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称号

思想家

A.黄宗羲B.李贽C.王夫之D.顾炎武

5.

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

A.认可 存天理,灭人欲 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C.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 D.强调 经世致用 的思想

6.

下列选项中,关于李贽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否定孔子是 圣人 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C.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D.强调用 调查研究 的治学方法

7.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廉洁和诚信 :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B.个人理智 :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社会环境 :儒学家提倡 三教合归儒 D.形成丛林 :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8.

王夫之认为 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 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 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不同 。这一主张(  )

A.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 天理 的唯一教条B.反对 天理 是世界本原思想主张
C.反对 格物致知 的求理方法D.反对 存天理,灭人欲 的理学教条

9.

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  

话题

人物

史料

结论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

董仲舒

 天子受命于天

 B.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黄宗羲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

谭嗣同

 君,皆大盗也

 D.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

10.

黄宗羲指出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11.

唐甄(1630—1704)在《潜书·全学》中说: 自秦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 。与唐甄观点相似的是(  )

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C.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 D.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12.

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
②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
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
④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

黄宗羲说: 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指朱元璋)罢丞相始也。 据此可知,黄宗羲主张(  )

A.反对纲常名教B.实行君主立宪制C.加强中央集权D.限制君主权力

14.

(08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顾炎武认为, 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顾炎武主张 经世致用 的学风B.顾炎武批判 心学 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 心学 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15.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这实质上是主张(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限制君权C.天下为主,君为客D.民为邦本

16.

下列科技文化现象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是(  )
①《农政全书》  ②《天下郡国利病书》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京剧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7.

从明代中叶到清代鸦片战争前夕的大约三个半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一股 崇实 务实 的社会思潮,过去学术界有的人把它称之为 早起启蒙思想 ,有的人把它称之为 经世致用思潮 ,近几年则通称之为 明清实学思潮 。下列属于这一 思潮 代表人物的是(  )

A.朱熹B.沈括C.顾炎武D.曹雪芹

二、材料阅读

18.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四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卷》

(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2分),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分)

19.

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是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反映,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4分)
材料二 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 团龙、立龙 却已成为平常百姓常用的服装花纹。……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 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摘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2)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晚期怎样的社会风尚?结合所学,指出产生这一风尚的社会经济原因是什么?(4分)

20.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朱元璋说,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 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 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6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 儒无益于人之国。
孙卿子曰: 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què,诚实,谨慎),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荀子·儒效篇》

材料三 夫儒者于平生之遇,率目为适然,独孜孜不怠,以学自怡,竟老而不倦。不知者,或又言其不得于今,欲借文学道艺立功名于后世,何见之归于浅也!余尝谓学之患二:曰私,曰蔽。世之欣于禄位,从乎鄙心生者,不必挂语。若所谓事业显当世及文学道艺垂千古,慕而企之,从乎私己之心生者也。儒者之学,将以解蔽而已矣。

——戴震(1724—1777)《沈处士戴笠图题咏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班固关于儒家学派形成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荀子与戴震对于 儒者 不同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看法产生的社会因素。(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 儒者 价值取向变化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 民主 科学 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 

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摘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3.

(20分)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2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2分)

24.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2分)?
(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2分),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分)

25.

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是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反映,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4分)
材料二 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 团龙、立龙 却已成为平常百姓常用的服装花纹。……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 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摘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2)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晚期怎样的社会风尚?结合所学,指出产生这一风尚的社会经济原因是什么?(4分)

26.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朱元璋说,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 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 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6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 儒无益于人之国。
孙卿子曰: 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què,诚实,谨慎),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荀子·儒效篇》

材料三 夫儒者于平生之遇,率目为适然,独孜孜不怠,以学自怡,竟老而不倦。不知者,或又言其不得于今,欲借文学道艺立功名于后世,何见之归于浅也!余尝谓学之患二:曰私,曰蔽。世之欣于禄位,从乎鄙心生者,不必挂语。若所谓事业显当世及文学道艺垂千古,慕而企之,从乎私己之心生者也。儒者之学,将以解蔽而已矣。

——戴震(1724—1777)《沈处士戴笠图题咏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班固关于儒家学派形成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荀子与戴震对于 儒者 不同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看法产生的社会因素。(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 儒者 价值取向变化的认识。(4分)

五、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 民主 科学 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 

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摘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六、材料阅读

29.

15世纪东西方涌现出两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哥伦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而作罢。
材料二 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 郑和 命名的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
(1)全球化进程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的理由是什么?(6分)
(2)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比较,郑和下西洋更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梁启超曾感叹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10分)
(3)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发展趋势加快,为什么?(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