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版][试题10]〖2014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22 浏览数:86

一、单选题

1.

据《汉书·文帝纪第四》记载,文帝的遗诏 乙巳,葬霸陵……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 这体现汉文帝的主张是(  )

A.与自然和谐相处B.让百姓减少支出C.减少财政浪费D.与民休养生息

2.

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  

话题

人物

史料

结论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

董仲舒

 天子受命于天

 B.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黄宗羲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

谭嗣同

 君,皆大盗也

 D.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

3.

费正清先生说: 朝贡制度是儒家主张用于对外事务的一种办法,根据他们的主张,中国君主行使政治权力是有伦理依据的,正如仁君之能以德感召中国人民一样,他也必然会吸引外化的夷狄到中国的朝廷上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今天的外交不应该借鉴朝贡制度中的做法B.朝贡制度中的伦理性因素要多于军事因素C.有利于中国 大一统 局面的形成D.与现代西方的强权政治相似

4.

《春秋繁露 ·人副天数》曰: 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 这一学说(  )

A.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B.重视探求自然规律C.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D.蕴涵朴素的唯物论

5.

《唐律疏议》规定 一准乎礼 ,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

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6.

(B卷)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 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

7.

(公元65年)冬十月,日有食之。……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直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颁示百官,诏曰: 群僚所言,皆朕之过……永览前戒,悚然兢惧。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汉朝统治者吸取道家 无为而治 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B.汉朝统治者所尊崇的儒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C.汉朝统治者认为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D.汉朝统治者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8.

下表格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 

天人合一思想

形体上

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

意识上

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

政治上

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

A.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B.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
C.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D.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9.

有学者指出: 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10.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  )

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

11.

《汉书·地理志下》: 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 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  )

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12.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 天人三策 ,提出 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的建议。其 养士 的主要目的是(  )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 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13.

从秦朝 焚书坑儒 到汉武帝时期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14.

董仲舒说: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 这表明董仲舒的义利观是(  )

A.义利并重B.重义轻利C.先义后利D.舍义取利

15.

《易经·文言》中提到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  )

A.知性理性合一的特征B.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C.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D.注重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16.

《春秋繁露》云: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此话强调,君主应(  )

A.加强集权B.独尊儒术C.推行教化D.顺应天意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文献记载

出处

孟春毋覆巢,毋杀

《礼记·月令》

禁止伐木”“毋杀口虫毋鹿”“毋卵”“毋焚山林”……

西汉《四时月令韶条》(20世纪90年代敦煌考古发现)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非时……依乡法

《唐律》

《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任虞以泽事……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督抚大吏身任地方,所当因地制宜,及时经理……俾地无遗利,民无余力

《大清会典则例》乾隆诏令

——编自陈业新《中国环境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到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环境与发展则成为世界环保工作的主题。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环境保护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加快环境保护进程的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15分)

18.

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简表

阶段

时期

中西文化交流简况

第一阶段

1800—1839

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请的中 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药,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还注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离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

第二阶段

1840—1860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第三阶段

1860—1895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收。

第四阶段

1895—1900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国入学习西方文化的变化趋势。(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认识变化的外部原因。(4分)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6分)

19.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2分)?
(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2分),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分)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董仲舒)对曰: 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卷十一

材料三 1898年,近代中国两大思想巨著先后出版并流传甚广,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 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的 的共同涵义及在 穷理 上的不同途径。简述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6分)
(3)材料三中的思想巨著作者是谁?它们在宣传维新思想上的不同理论武器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维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7分)

21.

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史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 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1)结合材料一列举孔子思想 保守方面 的表现。 董仲舒的孔子 朱熹的孔子 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53年至195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影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4)有人指出: 1958年的全国工业增长率的数据不可靠。 请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该观点提供合理依据。据此谈谈对你使用史料有何启示?(6分)

22.

文化是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新的文化的创造是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基础的。(11分)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 显学 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4分)
《孟子·梁惠王上》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2)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所学分析产生黄宗羲思想发展的原因。(4分)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概括清代学术思潮为 以复古为解放
(3)依据材料和所学,举例说明晚清的 以复古为解放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