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15] 〖2014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50 浏览数:167

一、单选题

1.

《子家语·观思》中记载: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能够体现孔子 的思想

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④

2.

(B卷)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 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

3.

2009年9月23 中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了孔子的标准像。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现出自信大方、谦谦君子的彤象。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4.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 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

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

5.

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 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 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B.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6.

《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 修己以敬。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人。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朱熹强调: 修齐治平 。其反映的共同主张是(  )

A.人本主义B.经世致用C.重道轻器D.积极入世

7.

孔子说: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他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 君子道者三 ,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此相似的是(  )

A.普罗泰格拉B.亚里士多德C.韩非子D.荀子

8.

《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 必预备凶服 。所谓 凶服 ,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而公婆对此 嫁妆 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  )

A.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B.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 C.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 D.惠帝四年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

9.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引自《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10.

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 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

A.荀子B.墨子C.老子D.孙膑

11.

上善若水 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 上善若水 应出于(  )

A.《论语》B.《道德经》C.《墨子》D.《韩非子》

12.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 留向 计白当黑 ,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  )

A.道家B.佛教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13.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14.

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  

话题

人物

史料

结论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

董仲舒

 天子受命于天

 B.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黄宗羲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

谭嗣同

 君,皆大盗也

 D.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

15.

郑人游于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 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这里的 乡校 (  )

A.是百姓参政议政的地方B.类似于雅典的公民大会C.可以起到监督统治者的作用D.只有贵族能够参加

16.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

17.

《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 本于黄老而主刑名 ,韩非 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 。这说明(  )

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

18.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在读《孟子》,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 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 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 罢免孟子配享孔庙 。朱元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  )

A.克己复礼B.民为贵,君为轻C.正君心以立纪纲D.天下为主,君为客

19.

百家争鸣时期,先秦诸子纵论 天下

《墨子》

一同天下

《孟子》

天下定与一

《荀子》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韩非子》

一匡天下

诸子言论中的 天下 指的是(  )

A.周王朝统治区域B.秦朝时期的中国一C.约今整个中国区域D.东西方世界

20.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1.

湖北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以下记载中强调教育民众的是(  )

A.民以君为心,君以为民为体。 B.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
C.富而贫贱,则民欲其富之大也。贵而能让,则民欲其贵之上也。 D.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22.

《史记》载: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孟子发扬孔子思想提出的主张是(  )

A.民贵君轻B.人定胜天C.克已复礼D.仁者爱人

23.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老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24.

关系上,某位思想家主张先德后刑、先教后杀,认为有礼之法才是良法,无礼之法是恶法, 故非礼,是无法也 。材料表明这位思想家属于(  )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25.

胡适说: 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据此可知(  )

A.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B.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

26.

2013年10月13日, 荀子思想现代价值 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荀子思想的地位、作用及其现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探讨的内容不包括(  )

A.隆礼重法 的治国理念B.学不可以已 的教育思想C.礼为民生 的民本思想D.万物皆生于两 的哲学思想

27.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引自《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28.

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

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
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29.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曰: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下列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 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 一则治,异则乱。 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 ,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制并举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31.

《易经·文言》中提到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  )

A.知性理性合一的特征B.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C.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D.注重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32.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有不少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下列墨家名言中和当今政府反对奢靡之风的理念相符的是(  )

A.天下相兼爱则治,相恶则乱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俭节则昌,淫佚则亡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二、材料阅读

33.

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个体经济是封建宗法家长制的基础,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

——董楚平《论农民战争的平均主义与特权主义》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季氏》

材料二 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 等贵贱,均贫富 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

——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

材料三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30%、40%甚至50%。为什么有这种 冲昏头脑 的功效呢?这是因为农民在单独劳动的时候本来是没有什么力量的,而他们把自己的农具集合起来组织了集体农庄的时候,就变成了极大的力量了。

——(1929年)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四 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

年份

1913

1927

1932

1940

1950

谷物产量万吨

8600

7683

6987

8585

8500

——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

请回答:
(1)概括提炼材料一中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4分)
(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2分)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斯大林关于 集体农庄 的说法是否合理?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均可得分)。(5分)此后苏联在农业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2分)
(4)例举苏联农业政策模式对我国哪些农业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4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业政策领域出台了哪项重大改革措施?(2分)

34.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2分)?
(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2分),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分)

35.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被称为 士大夫 。近代,传统士大夫逐步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的 礼坏乐崩 百家争鸣 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并已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 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讲义 
材料三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 祖宗礼制 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
── 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1)相对于西周的 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 有何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所希望建立的理想社会。(9分)
(2)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说明材料二的观点。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0分)
(3)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三中 全方位的变革姿态 的涵义。(7分)

36.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奥运会开幕式,一幅展开的画卷上出现不同版本 字,彰显中华和谐观,充分体现了以儒家文化思想为主流和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凸显了人文奥运的基本理念。…… 和谐 则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格调和主旨所在,也是儒家的最高境界。

——网络评论

材料二 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 免于匮乏的自由 ,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的提出的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入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已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兑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材料四 中国粮食已连续9年增产,今年的产量比9年前提高约1.5亿吨。这不仅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对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农村民生得到明显改善。……我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因为我个人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我们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温家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儒家思想为例至少列举两个史实来论证此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使 人们免于贫困 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最信的 定地价法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8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哪些因素推动了 农村民生得到明显改善 ?(6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37.

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史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 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1)结合材料一列举孔子思想 保守方面 的表现。 董仲舒的孔子 朱熹的孔子 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53年至195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影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4)有人指出: 1958年的全国工业增长率的数据不可靠。 请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该观点提供合理依据。据此谈谈对你使用史料有何启示?(6分)

3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 儒无益于人之国。
孙卿子曰: 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què,诚实,谨慎),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荀子·儒效篇》

材料三 夫儒者于平生之遇,率目为适然,独孜孜不怠,以学自怡,竟老而不倦。不知者,或又言其不得于今,欲借文学道艺立功名于后世,何见之归于浅也!余尝谓学之患二:曰私,曰蔽。世之欣于禄位,从乎鄙心生者,不必挂语。若所谓事业显当世及文学道艺垂千古,慕而企之,从乎私己之心生者也。儒者之学,将以解蔽而已矣。

——戴震(1724—1777)《沈处士戴笠图题咏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班固关于儒家学派形成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荀子与戴震对于 儒者 不同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看法产生的社会因素。(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 儒者 价值取向变化的认识。(4分)

39.

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

仁则荣,不仁则辱

材料二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4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 (4分)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6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4分)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4分)
(4)以上三则材料,作为学习研究人文主义的史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2分)说明你的理由。(2分)

40.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越礼),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

材料三 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材料四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消费主要追求 三转一响 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以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成为集中的消费热点。新四件基本普及后,电话、空调、家用电脑又逐渐进入城镇居民家庭,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家庭。

——摘编自凤凰财经网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消费观念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8分)
(2)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消费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的变化。综观古今,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6分)

41.

(20分)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1)据材料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积极意义何在?(4分)
材料二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 清道令 ,判以罚金后释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处,汉初这种立法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2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2分)
材料四 黄宗羲以 托古改制 的笔法,肯定 三代之法 天下之法 ,而批评三代以下之 一家之法 。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4)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法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6分)

42.

(10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正向着中国梦奋力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 礼乐之邦 ,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材料二 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 天下 变成了 世界 ,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材料三 时间流淌,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到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

——以上均节选杨凯《中国梦的方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11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 偏离历史方位 表现,分析其 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社会环境?(5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如何 一路走到1949年 使 民族复兴梦 牢靠起来的?(4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 成功的理论原因?(3分)

43.

(2011年4月广东六校联考38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是外来语,它反映了欧洲资产阶级反抗国家权力,寻求独立于政府的经济自由和公民自由空间的取向,它由市场经济、自愿组织和司法机构组成。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欧洲公民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英法资产阶级反抗国家权力的尝试和结局是什么?(6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受到外来力量的冲击开始发生变化。辛亥革命孕育了新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到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民间社会活跃程度达到鼎盛,各种民间组织层出不穷。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主化程度的提高,西方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公益组织尤其是工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2)与西方民间组织相比,近代中国民间组织产生的背景有什么不同?指出它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影响。(10分)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期,立法保护工人有权与雇主谈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社会政治环境的较为宽裕,美国的社会团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角度分析当时社会团体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四 《国际组织年鉴》统计,全球民间组织的数量从1956年的985个增加到1985年的14000个,进而到2003年的21000个。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全球范围民间组织迅猛发展的原因。(6分)

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文献记载

出处

孟春毋覆巢,毋杀

《礼记·月令》

禁止伐木”“毋杀口虫毋鹿”“毋卵”“毋焚山林”……

西汉《四时月令韶条》(20世纪90年代敦煌考古发现)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非时……依乡法

《唐律》

《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任虞以泽事……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督抚大吏身任地方,所当因地制宜,及时经理……俾地无遗利,民无余力

《大清会典则例》乾隆诏令

——编自陈业新《中国环境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到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环境与发展则成为世界环保工作的主题。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环境保护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加快环境保护进程的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15分)

4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墨子认为,治国者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诸葛亮在文章中写道: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说: 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

——摘自《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经验》

材料二 封建阶级的 清官 ,他们的 ,就 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

——摘自《<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之见解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两方面简析我国古代社会造就 贤臣 的历史条件。 (4分)
(2)材料二是用什么方法评价历史上 清官 现象的?(2分)指出这种评价方法的缺陷。(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8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三,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8分)

46.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荀子·君道》

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说: 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

——叶士奇《草木子》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认为,中国近代国家有四个特点:……(三)尊法律、重制度,而不偏赖人伦道德以为治。(四)扩充人民之参政权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治国的基本原则,简析其对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治国思想形成的原因。(4分)

47.

追求时尚、追求梦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主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追求梦想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主题二 清晚民初的社会时尚
材料二
主题三 英美的梦想追求
材料三 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云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讨论英美两国政府分别提交的 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 。凯恩斯主张建立 国际货币清算同盟 ,相当于世界性的中央银行。由这个机构发行240亿美元价值的货币无偿提供给各成员国,进行国际贸易结算。这种国际货币名为 班克 (BAnCor),它以固定比例直接与黄金挂钩。简而言之,就是成立一个由英美共同主导的 世界中央银行 ,它与各国央行的关系,就像本国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一样。 同盟 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美国人怀特提出的 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 认为,只有以黄金为锚的美元才有资格充当国际货币,国际贸易、信贷等必须以美元为准,其他货币则直接与美元挂钩,间接与黄金挂钩。 怀特计划 强调黄金的作用,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美国黄金储备丰富,1945年占世界货币黄金储备的59%。会议上最终通过了以 怀特计划 为蓝本的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总称为 布雷顿森林体系 。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汇率挂钩,在平价1%的范围浮动;美元则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可以以35美元1盎司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保留黄金所体现的经济与政治权力,保住作为国际金融基础的美国黄金,并在此基础上奠定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

——摘编自余治国《世界金融五百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6分)请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任一个观点(如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3分)
(2)据材料二,说明清朝晚期民国初年时尚的内容。(3分)请选一幅图,说明其反映的发展趋势或历史特征。(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评凯恩斯追求的梦想目标。(4分)请概括 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特征。(4分)

48.

文化是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新的文化的创造是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基础的。(11分)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 显学 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4分)
《孟子·梁惠王上》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2)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所学分析产生黄宗羲思想发展的原因。(4分)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概括清代学术思潮为 以复古为解放
(3)依据材料和所学,举例说明晚清的 以复古为解放 。(3分)

4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西周 官守学业,皆出于一 故私门无著述文字 ,就造成了 学在官府 。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 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 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 学在官府 转变为 学在四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材料二 唐朝前期的中央官学,一为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孙;二为太学,招收四品、五品官员子孙;三为四门学,招收六品、七品官员子孙,及 庶人之为俊异者 ;四为律学,录取八品、九品官员子孙及庶人中学习法律知识的人。中央官学等级森严,是依据学生家庭官阶和门荫地位的高低来决定的。
宋朝逐渐取消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之分别,太学成为宋代中央官学的主体和重点。学生扩大到八品以下的官员子弟和庶民子弟的优秀者。

——摘编自刘海峰、李兵《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

(2)从唐朝到宋朝,中央官学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
材料三 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 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 有的还说: 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坤一等也强调 西国之强,强以学校 ,中国只有大规模 兴学育才 ,方能 勉图补救 ,否则 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 百日维新 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3)依据材料三,简要概括晚清时期 教育救国 的思想并评价当时 教育救国 的实践。(5分)

50.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 法治 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鉴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不少缺陷,尤其是它仅为政府之规制而非为国民之规制,因而孙中山提出应另制新法。他在给参议院的咨文中说: 查临时政府现已成立,而国民组织之法尚未制定,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以固民国之基。并据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呈拟《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五十五条前来,合并咨送贵院,以资参叙。 但被参议院拒绝。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组织法的名称,不能包括 人权 的内容,因而主张制定一份名为 临时约法 的文本;二是认为立法如 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 ,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 ,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 违法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阅读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所说 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意义。(6分)
(2)材料二中,参议院关于 新法 的认识和孙中山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得以实现。(6分)
(3)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 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