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5.2020届安徽省淮南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1526

一、单选题

1.

商人不仅沿袭了夏人创造的青铜合范铸造技术,而且继承和发展了青铜礼制以及铸刻族徽的文化习俗。周族则通过与夏人和商人联姻实现了彼此血缘上的融合认同。春秋早期,单一家族组织的族徽最终消亡。上述变化反映了(  )

A.礼乐制度得到了传承B.分封制成为核心制度C.宗法制度的逐渐形成D.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

2.

大汉 皇汉 圣汉 强汉 自称的汉代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竞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绝不介怀。这反映出(  )

A.政治大一统的局面B.发达的农耕文明C.鲜明的文化自信力D.独尊的儒学思想

3.

魏晋前的四百年里,对良吏的评价标准以施行仁政与打击犯罪相并举。魏晋以来,政治环境的动荡与财政的紧张使统治阶层难以实行有效的吏治,对贪婪聚敛的行为也不加控制,吏治每况愈下,廉洁作为良吏的特征表现的明显。良吏群体特征的变化(  )

A.体现明显的时代特征B.催生门阀士族的制度C.导致选官制度的改革D.造成社会局势的动荡

4.

明万历年间,传教士罗明坚认为在教义和仪式上与天主教颇同的佛教,是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传播和深入到中国文化内部的结合点;而传教士利玛窦认为只有寻求与中国上层即士大夫的理解、共识和支持,基督教才能得到广泛传播。上述观点有助于(  )

A.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B.减缓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C.传播西方最先进的科技D.打破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

5.

1907年5月,光复会首领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失败被杀; 1908年10月,熊成基带安徽新军一部分突破安庆, 举行起义,结果失败。他们的行动表明长江一带的新军(  )

A.成为同盟会依靠的革命武装B.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C.不满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D.深感民族危机加深的严重

6.

1927年2月10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会议决定裁撤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军事政治学校校长职务等;会议决议军事委员会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其下达的命令必须有军委主席团四人签字方才有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由军委提名,由国民政府任命。此次会议(  )

A.推动了北伐战争的到来B.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C.意在削弱蒋介石的权力D.保证了共产党的领导权

7.

茅盾于1932年6月发表的小说《林家铺子》描述了林家小姐 从床下拖出牛皮箱来,底朝天向床上一撒,……这许多衣服和杂用品越看越可爱,却又越看越像是东洋货呢!全都不能穿了么?可是她——舍不得,而且她的父亲也未必肯另外再制新的! 该情节反映出(  )

A.日本消费品在华受到普遍欢迎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日本侵华使反帝爱国运动高涨D.时代青年追求时尚而疏于爱国

8.

下图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漫画,其画上题字是 迎春爆竹响千家,共祝新春百物华。五谷丰登蔬果熟,枣如瓜与瓜如车。辛丑春节,子恺画并题 ,该画从侧面反映出(  ) 

A.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明显B.中国的温饱问题已解决C.农民生产积极性被调动D.大跃进运动下的浮夸风

9.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到: 我这部历史著作很可能读起来不引人入胜,因为书中缺少虚构的故事。但是如果那些想要清楚的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和将来也要发生类似的事件的人,认为我的著述还有一点益处的话,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他的这一理想(  )

A.做到让历史能忠于客观现实B.凸显历史探寻社会规律的特征C.避免了历史的悲剧一再重演D.使历史著述缺少对读者的吸引

10.

当政府同国民议会发生冲突时,总统在同总理及议会两院议长磋商后,可以宣布解散国民议会,重新进行选举。总统在解散议会之前虽然要征求总理和议长的意见,但不受他们意见的约束,解散议会的命令也无需任何人副署,因此总统有行使该项权力的完全自由。据材料,法国(  )

A.中央政府权力不断强化B.总统权力凌驾于立法机关之上C.责任内阁制度形同虚设D.民主政府与国民议会矛盾重重

11.

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方面,大量财富被创造出来;另一方面,大量贫困人口也产生了。财富的创造者并不是财富的所有者,劳动者并不享有劳动成果。一些人劳而无获,另些人却不劳而获, 这容易造成(  )

A.社会购买力受限B.技术变革的受阻C.企业竞争的失衡D.通货膨胀的加剧

12.

分析1987年至1994年527所美国企业数据,发现计算机化在短期内提升了生产率,并在长期产生更大的正向效应。进一步分析179所大型上市公司的商业实践与信息技术投资调查数据,发现由数据驱动决策的公司的生产率更高。材料反映(  )

A.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显著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C.工业产值取决于信息技术D.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率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 《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 亡国灭种 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 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 ,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 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 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 殆不可以须臾缓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 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古、回、藏五族合为一体 ,各族 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 《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和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原因和意义。(12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国家观念的认识。(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奉命率领船队七次出使其他国家和地区。郑和宝船 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按照明代营造尺折算,宝船的长度就有136米,宽约56米,排水量超过8000吨。郑和船队不止规模庞大,随行人员数目也非常巨大,在二万七八千人之间,各有专职,分工细致而明确。船队人员的所有开支无一例外全由大明王朝官方独家承担,而郑和船队在海上的航行动辄数月,物资消耗一项的数目就可想而知。直接牵涉的家庭成员在几十万以上,供应物资的东南沿海民众在几百万人以上。郑和下西洋是大明帝国整合全部东方民族千年航海贸易创造的最后奇迹,是强大的内陆农业文明试图以政治力量干预和塑造海洋贸易体系的一次尝试。这是古代中国大航海时代一个绚丽的高潮,之后便戛然而止,开始了近500年的闭关自守。

——摘编自陈杰《郑和下西洋的得与失》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隋初粮食储备为三元结构,即中央政府储备、地方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民间储备的主体是义仓, 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 。义仓具有自治色彩,是典型的民间储备。但开皇十五年以后,义仓渐被纳入官仓系统。隋朝仓储充盈,号称够用五六十年,但真的发生自然灾害时,竟造成了人吃人的惨剧,原因是 吏皆惧法,莫肯赈救 。按照隋朝制度,地方官开仓赈给, 须待诏敕,不可擅与 。因此可以说,是隋朝仓库管理制度放大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社会危机,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唐代逐渐以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作为全国粮食储备主体。安史之乱发生后,地方被 叛军 控制,粮食紧缺,中央在战争中接连失利。
鉴于上述问题,南宋创办了以民间力量主导,具有互助性质的备荒仓储——社仓。 回归三元结构,并为后代所继承。

——摘编自叶炜《隋唐时期的粮食储备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粮食储备政策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粮食储备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标志着世界近代史上以欧洲为核心的格局被打破,随着美苏崛起,两极力量成为国际结构的中心,欧洲国家的力量受到限制,大西洋时代逐步被太平洋时代所取代。雅尔塔体系仍然带有大国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等旧的色彩,但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着美苏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同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国际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与和平的原则,从而有助于一些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摘编自谢金萍《美国与雅尔塔体系关系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 大西洋时代逐步被太平洋时代所取代 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的典型特征,概括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袁隆平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1961 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试验田选种,意外发现一株 鹤立鸡群 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饱满,籽粒多达230粒,仔细一推算,用它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把它收起来第2年播下去,结果没有一株像它 老子 长得那么好,高的高,矮的矮。 袁隆平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原来抱有很大的希望,结果我失望了,失望后突然来了灵感,正是杂交稻才有分离现象。 1964年,袁隆平再次发现1株 天然雄性不育株 。耗时9年后,杂交水稻 三系配套法 终于成功,比常规稻亩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做出重大贡献。从 南优2号 到超级稻,几十年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不断改良。杂交稻目前已经覆盖了全中国和许多国家。据央视新闻2017年报道显示,仅在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就达二点五亿亩,面积占比57%,产量占比65%。

——摘编自王姝侯少卿《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身上所具备的可贵品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研制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