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8.2020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6 浏览数:772

一、单选题

1.

周代冕服、弃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春秋战国时期,作为 间色 的紫色在齐国成为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  )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礼乐制度逐渐崩溃C.齐国独立于周王室D.等级制度走向消亡

2.

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后者占据大部分篇幅;东汉武梁祠列女画像以刘向《列女传》为文本,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其他因素则退居其次。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东汉教育水平的下降B.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C.儒家伦理影响的扩大D.妇德的标准日益宽松

3.

在宋代,客户是指无常产者,绝大多数是佃户。据统计,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4%,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B.佃户成为耕作的主力C.地主对农民剥削有所减轻D.土地所有权更迭频繁

4.

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官职,其职责为 抚循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 。洪熙宣德时,临时差官开始过度为常驻地方的巡抚官,君主势必再派 近官 对其制衡。由此可知,明代(  )

A.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B.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C.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D.行省制度已无法继续推行

5.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棉纱、棉布进口量统计表。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1890年代

1900年代

1910年代

棉纱千担

1081

1488

2282

棉布千匹

16561

15964

17013

A.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B.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外国棉纺织品物美价廉

6.

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名词,没有人禁止赞扬苏俄的暴力革命,以俄为师成为立志改造中国的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这反映出当时(  )

A.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B.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D.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7.

1948年,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共中央发表 五一口号 ,将初稿第24条 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 ,修改为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这种修改是为了(  )

A.促成战略决战B.扩大统一战线C.转移工作重心D.实现民族平等

8.

下图为1984年《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漫画。该作品 (  )
《承包拉富》

A.融入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创作风格B.描绘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C.宣扬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富裕

9.

从11世纪末开始,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中心,并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出现了研究、学习和采用罗马法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  )

A.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B.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C.表明天主教会的权威被打破D.说明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10.

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材料表明(  )

A.英国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B.首相取代国王的元首地位C.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加强D.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运用

11.

据统计,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联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私人企业在苏联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缝纫工业为70%,制鞋工业为70%,食品加工业为34%,皮革工业为27%。由材料可知,私人企业的发展(  )

A.促使国家放弃对经济的干预B.有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C.实现了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D.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果

12.

1957年一项调查发现,用于卫生、养老金、家庭补贴和援助方面的公共支出(不包括住房和教育)就占西德国家收入的20.8%,占法国国家收入的18.9%,占英国国家收入的12.1%;在意大利,1957年用于社会服务的费用比1930年高出14倍多。这反映出(  )

A.国家干预推动社会服务发展B.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服务领域C.马歇尔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D.西欧各国的财政出现了赤字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末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1641年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大批死亡。期间明政府出资千两白银命太医院治疗瘟疫, 医以伤寒法治之,不效 自春二月迄今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又出二万金下巡城御史收殡 。鼠疫随着李自成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崇祯帝下 罪己诏 ;地方士绅募粮药, 身至被灾之家,计口授食 ;民众祈神、驱鬼、祭祀仍无法抑制疫情,形势惨重。
16、17世纪伦敦鼠疫盛行。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病患家庭主动隔离,1603年,强制隔离制度经议会认可成为防控疫情的主要手段之一。期间,政府颁布法令,要求瘟疫期间及时清理街道污物、禁止牲畜游荡、取缔城内屠宰场。将掩埋死者、清理垃级、物件消毒等作为地方防疫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向全国征收 普通税 来救助因瘟疫、灾荒造成的流民。坚信 疾病的康复是把握在人的手中的 这一信念也促使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等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中国的近代卫生防疫体系开始建立。1919年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其宗旨是 求卫生之术而谋防治疫病之道也 。为开展日常防疫、预防时疫流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下令各省设立卫生处,市县设立卫生局,先后公布《污物扫除条例》、《取缔灵枢暂行章程》、《饮食品制造场所卫生管理规则》、《工厂安全及卫生检查细则》等法令。1932年霍乱大流行期间,防疫组织在 一些大城市及港口建立 ,实施预防注射,查询隔离染疫病人。民国后期,专门的传染病救治院(室)逐渐增多,除政府自己创办外,还鼓励外国教会创办医院。1932年南京成立了夏季流行病预防联合会,开设了有40张病床的隔离医院,北平、广州、上海等城市也建立起类似的医疗机构。
——摘编自谭晓燕《民国时期的防疫政策(1911—193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和伦敦防治鼠疫的异同。(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防疫政策的特点,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时期

作者及著作

主要内容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所记史事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安息。

1451

马欢《瀛涯胜览》

记录郑和下西洋经历的二十国地理、风土人文、语言等。

1842

魏源《海国图志》

介绍世界各国史地知识。

1846

梁廷蚺《海国四说》

西方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

1848

徐继畲《瀛寰志略》

世界地理志,介绍亚、欧、北美情况。

1850

夏燮《中西纪事》

记载鸦片战争前后至咸丰末年中外关系的史事。

表2为不同时期有关世界史地的记录。从表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重大历史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49年,热衷于改革汉字的党内外人士希望在新的政治环境下恢复一度沉寂的文字改革事业,指出 我们少数知识分子所用的文字工具,依然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一套陈旧不堪的工具,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劳动群众,至今还没有一套适合于他们使用的文字工具 。有几万万文盲的新中国,地方方言众多,造成了社会交际的严重障碍,影响经济建设。在这种形势下,文字改革很快被中共中央提上工作日程。1956年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整理已经社会化了的简体字,总结吸取前人简化汉字的做法,保留原字轮廓、特征及表意,将544个繁体字简化为515个简化字。同年,国务院向全国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此后,日本两次派代表团来我国访问,就文字改革工作交流经验。新加坡采用我国的简化字,用汉语拼音拼写人名和为华文注音。

——摘编自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新中国的文字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文字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文字改革的意义。(9分)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马端临,字贵与,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宋末元初杰出史学家。其父马廷莺在宋理宗、度宗两朝屡任史职,著书颇多。马端临受其父影响,平素注重学问的积累和资料的搜集整理,他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考察历代统治者兴亡盛衰,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经验教训。在唐代杜佑的《通典》基础上,他 采撅诸书 ,编纂了一部记述我国历代典章制度的专著—《文献通考》。全书首列《田赋考》, 叙历代因田制赋之规,而以水利、屯田、官田附焉。凡七卷。 马端临认为对于封建井田一类的问题,要认识到 返古实难 ,应当 知时适变 。其看法同朱熹接近,又部分夹杂 心学 的思想。对于异常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他 不日妖,不日祥,而总名之日 物异 ,编《文献通考·物异考》”。《经籍考》共76卷,占全书22%,著录自古迄宋现存图书5000种。 会古通今,该洽载及,荟萃源流,综统同异,莫善于《通考》之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文献通考》的史学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端临编纂《文献通考》的背景。(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