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2020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747

一、单选题

1.

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

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2.

《后汉书》记载,安帝永初年间曾两次调江苏、浙江一带的粮食赈济河南等地。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江南农业得到一定发展B.南北经济呈现互补趋势C.长途贸易获得长足发展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3.

宋朝的军队分为三级,最高为禁军、次为厢兵、再次为乡兵,上一级队伍经常吸收下一级的优秀人员而将不合格人员淘汰给下一级。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削弱地方整体实力B.整顿全国军队编制C.强化中央集权统治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4.

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改编《白蛇传》时,不仅将唐宋传奇中恐怖的神怪故事变为反对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许仙的身份也由官宦之子变成了 生药铺 主管。市井小民成为新文学的主角,这在明代文学中屡见不鲜。上述变化反映了明代(  )

A.重农轻商观念根本改变B.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了传统伦理C.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D.工商业发展出现新兴社会群体

5.

中国古代就有 卫生 一词,但常与 养生 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 卫生科 ,次年升格为 卫生司 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 。这表明(  )

A.卫生 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B.近代 卫生 概念获得国家认同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

6.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所作的民族主义演讲中,特别褒扬《大学》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政治哲学,指出 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全 。这反映了孙中山(  )

A.主张复兴传统道德文化B.阶级立场发生根本转变C.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关注治国理念的本土化

7.

1940年6月开始,受德国在欧洲战场胜利的影响,日本相继攻占宜昌、轰炸重庆、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要道,企图逼迫中国投降。在这一背景下(  )

A.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坚定了国人抗战信心B.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武汉会战以保护西南后方
C.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以获取更多国际援助D.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破袭战打击日本嚣张气焰

8.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会上提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调动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这次大会(  )

A.完成了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B.推动了高考制度的恢复C.有利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D.响应了科教兴国的号召

9.

在古代雅典城邦,官员在上任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人民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卸任亦或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依法审理。这反映出了古代雅典(  )

A.司法审判中程序民主B.全体公民参与政治C.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D.法律服从民众意志

10.

下图是德国牧师、制图师马丁·瓦尔德泽米勒于1507年绘制的地球仪月形图,采用木板印刷出版;同年他还出版了《宇宙志导论》,教学生如何使用世界地图,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上述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人和世界被发现B.新教的广泛传播C.自然科学的兴起D.三角贸易的繁盛

11.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 (  )
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1913

15%

11%

13%

8%

4%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农奴制存在阻碍俄国经济发展C.英国丧失了贸易的优势地位D.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发展趋势

12.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新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纲领,强调 伙伴关系、实力、谈判 三原则,以现实主义立场重新界定了美国与盟国的关系,突出了外交在实现国家利益目标中的作用。这说明美国(  )

A.外交战略发生根本变化B.力图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C.放弃与苏联的争霸斗争D.经济陷入了 滞胀 状态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南方在公元前已经种植甘蔗和制造蔗糖浆。战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就有 有柘浆些 之句(柘浆即甘蔗汁)。《新唐书》记载唐太宗派专使到印度学习熬糖法。当时制糖规模有限,产量不高,尚属名贵产品,供少数官僚士大夫享用。宋时掌握了熬制成白色透明的白砂糖和冰糖即所谓糖霜的技术。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分别叙述了甘蔗移栽技术,并画出了榨蔗汁和熬糖的设备。清中期以后,糖品消费逐渐进入日常生活中。清人李调元《粤东笔记》载,此时糖最白者 售于东西二洋,称为洋糖,次者售于天下。

——摘编自《清代台湾制糖业的发展》等

材料二 台湾大规模种植甘蔗,榨制蔗糖始于十七世纪上半期。1624年荷兰人占据台湾后,在台湾南部实行贷款、贷种等手段推进蔗植业,台湾成为荷属东印度公司产糖的重要基地之一。明末清初,天灾人祸使无数贫民流亡至台,多以从事农业为生,甘蔗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利用天时地利发展蔗植业。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后,闽粤等省先进的制蔗糖技术、工具很快传入台湾,为追求经济利益,台湾农民大面积种植甘蔗。甘蔗的广泛种植带动了台湾制糖业的兴起。清代后期,台糖是台湾外销的主要商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清代台湾制糖业的发展》等

材料三 近代以来,欧洲甜菜糖业迅速崛起,在20世纪初已占据世界糖品生产总量的半壁江山。古巴、爪哇等地的甘蔗糖业也空前发展,直接左右着北美及东亚糖品市场的走势。受其影响,东亚传统甘蔗糖业大国——中国主导的前近代东亚糖业旧格局解体,传统的手工制糖技术也逐渐衰落。

——摘编自《中国糖业史研究的新开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陆地区制糖业发展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台湾地区制糖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制糖业衰落的启示。(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过去的20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很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在征求了部分学者专家意见后,新华社评出了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大事件。

序号

重大事件

1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

第一次世界大战

3

俄国十月革命

4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与因特网的应用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9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10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从材料中提取2条或2条以上信息,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阐述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国古代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纪年,一直沿用到清末的 宣统 。革命党人深谙纪年在革新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极力推广纪年的革新。民国建立,孙中山通电全国使用公历。同时规定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方法,与公元纪年法并行。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在议决使用阳历的问题时,便是遵从 以崇正朔,而便日用 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编订历书的四条规定: 一、由政府于阴历十二月前制定历书,颁发各省;二、新旧二历并存;三、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四、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纪年符号易改,然而民众的习俗却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 校正 。1913年《大公报》记载了阴历新年与阳历新年的不同景象: 官厅贺喜,街市悬旗,此新年之气象。千家爆竹,万户桃符,此旧新年之景色也。 有人就调侃此种官民各自过年的状况: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摘编自朱文哲《清末民初的纪年变革与国家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纪年变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初年的纪年变革。(9分)

16.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战争观是指人们对战争问题总的看法。20世纪初,西方社会主流的现实主义战争观是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与道德无关,也无所谓正义与否。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战争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庞大的人力、物力损失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被战争残酷现实震惊了的精英们开始反省自己对战争的认识。在此背景下,理想主义战争观产生,即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极力希望能避免战争。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理想主义战争观彻底破产。二战期间,特别是在了解了法西斯的疯狂侵略以及种族灭绝的非人道做法后,有识之士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以往对战争的认识。反法西斯的现实需要催生了战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衍生出正义战争观,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

——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推动三种战争观演变的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战争观演变过程中得出的认识。(5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仲景(约公元150—219年),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他自幼嗜好医学,少年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东汉末年,南阳一带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张仲景钻研《内经》《难经》等古代医书,博采众方,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该书序中写道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历代医家推崇张仲景为医圣,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甚至被奉为医学经典。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仲景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