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67.2020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497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楚国兼并其他国家,在亡国之地设县管理;晋国国内贵族之间兼并斗争日趋激烈,取胜的强宗大族在亡宗灭族的贵族领地上设县管理。楚、晋县制的推行(  )

A.强化了楚晋两国国君权力B.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C.推动了社会关系发生变动D.导致了分封制的彻底瓦解

2.

汉初长安消费性人口不多,每年只需通过关东漕运供应粮食数十万石即可;随着长安皇室、京官、禁军、士人等人数增长,输往长安的粮食增加到武帝、宣帝时期的400到600万石。据此分析可知(  )

A.皇宫官邸和佛道寺院侵占耕地B.关中地区农业生产投入不足C.汉武帝军事打击王国消耗巨大D.汉代南北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3.

女子骑马的风俗在唐代流行。妇女骑马通常是 横乘 ,侧身斜坐在马鞍上;而唐代女子则是 纵乘 ,像男子一样骑在马背上(如下图),女着男装也开始盛行。不少的陶制品展现了骑马的妇人形象。这主要体现出唐代社会 (  )

A.游牧文明改变道德观念B.彻底摆脱儒家伦理束缚C.深受丝路商旅文化影响D.崇尚自由和开放的风尚

4.

清乾隆年间奉敕修纂的《四库全书总目》里面,一向被奉为地理权威典籍的《山海经》、《神异经》和《海内十洲记》诸书被从史部地理类移入子部小说家中。这一变化表明(  )

A.清代的学术变迁深受政治影响B.天朝上国的世界观念遭到否定C.西学东渐动摇传统的地理观念D.上古神话的民间影响迅速衰落

5.

海关所记1868-1875年丝茶和鸦片的交换。(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进口鸦片值A

出口茶叶值B

%A/B

出口生丝值C

%A/C

1868

23824

33252

705

22461

1093

1870

24115

27443

878

19306

1249

1873

26141

35199

743

25333

1032

1875

25355

36698

691

20107

1261

上述表格 (  )

A.表明丝茶贸易逐步被鸦片贸易取代B.说明洋货遭到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C.全面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状况D.表明中国外贸收入被鸦片大量吞噬

6.

20世纪初年近代新式学堂兴起,科举制度衰亡,但几乎所有新式学堂都毫无例外地把有 功名 的士绅作为最基本的接纳对象。这一现象表明(  )

A.改革试图保护士绅阶层地位B.士绅思想观念保守陈旧C.改革加速了社会各阶层流动D.士绅成为社会变革主力

7.

1943年,毛泽东在《论合作社》的报告中强调要通过互助合作运动来发展农业生产;到1944年,边区的各种劳动合作组织增长了四五倍;陕甘宁边区参加互助的劳动力占农业总劳动力的45%。这一运动有助于(  )

A.农村生产关系深刻变革B.根据地渡过严重经济困难C.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改造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

《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在1983年出版时,将《目前形势和任务》一文中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的提法,改为 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这反映出(  )

A.计划经济的思想束缚仍很明显B.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较顺利D.国企市场化改革遇到瓶颈

9.

在雅典,遴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 五百人议事会 和陪审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卸任之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如果有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陪审法庭会依法进行审理。这表明(  )

A.雅典政治体制注重官员的监察B.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C.轮番而治是直接民主重要特征D.雅典三权分立体制已初具形态

10.

有学者研究指出,14世纪在欧洲广泛蔓延的黑死病导致大批通晓拉丁语的教士死亡,许多教会职位空缺,许多教堂空无一人,许多大学被迫关闭。教会新任命的大批教士,几乎是文盲且极度贪婪。这种状况(  )

A.导致了欧洲近代教育体制的衰落B.摧毁了天主教会思想垄断地位C.直接推动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D.促进了传统思维和思想的革新

11.

从19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采煤、炼钢、棉纺的劳动生产力都有大幅度地提高,英法德美四国的批发物价指数都有大幅度地下降,下降最快的德国达84.8%,最慢的美国也达7%。物价的大幅下降(  )

A.动摇了英国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B.导致商品紧缺并引发经济危机C.刺激美英矛盾激化并加速战争来临D.表明垄断严重威胁到社会公平

12.

1950年代,柏林墙东部修建了风格相同、对称排列、围合式风格的建筑;而在柏林墙西边,则建造了象征 民主 自由 风格的、无规则排列的、自由矗立的建筑群,如下图:
柏林墙两侧不同的城市规划(  )

A.体现美苏冷战下的竞争思维B.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存C.表明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融合D.深刻影响周边居民价值观念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基础教育在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5分)
材料一 宋代蒙学(小学)有常年开课的私塾、义学、家塾等。私塾是塾师在自己家中设学教授,规模较小,学生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教师以学生所交的少量现金或财物作为办学费用,塾师的生活往往相当艰难,时常无下锅之米,但这些教书先生热爱教育事业,为提高宋人的文化素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家塾是官宦世家或富裕之家聘请老师教育其家族子弟的私学,如陆九渊、吕祖谦等人,都设有家塾教育家族子弟。宋代蒙学以识字、习文为主,同时也进行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由于蒙学设置相当普遍,城镇乡村处处都能听到琅琅读书声,这对培养儿童道德素质和增长知识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游彪著《新编中国史:宋史》

材料二 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法律规定:7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有关费用由地方和国家通过税收承担。为了坚定青少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费里内阁还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义务教育……当时众多行会或职业团体中,像教师那样整体地、热情地赞同共和者,可谓是绝无仅有。当时任巴黎大学教授、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的法国史学宗师欧内斯特·拉维斯不惜亲自执笔撰写充斥着共和主义精神的小学《法国史》教科书;又如乡村的小学教师始终以令人感动的虔诚把这样一首《从军歌》教给一代又一代的农家子弟:
共和国号召我们,
我们要懂得胜利并牺牲,
一个法国人应该为共和国而生存,
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献身。

——摘编自吕一民著《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蒙学教育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基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如何面对外部世界一直是近代以来横亘在中国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列强是入侵者,又是先进文明的传入者,排拒还是学习,一直是中国人争论不休的话题。在与入侵者的斗争中,在向西方文明的学习中,中国改造了自己,走上了一条既与自己的过去不同又与外国文明有别的独特的发展道路。曾有学者以 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来概括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评述上述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北宋时期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调动和指挥大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掌军权及军令;禁军是宋代的中央军……南宋初期,在对内对外的战争中,南宋各将领通过招募和改编各军事集团以及农民起义武装,扩大了自己的武装,地位提高。防制武将成为宋高宗心目中的重要问题。建炎时期,设置御营军,由宰相和执政分别任御营使和御营副使,掌管御营军,改变了北宋宰相不掌兵、政权与军权分立的成例,开创了南宋宰相兼最高军事长官的先例。绍兴时期,朝廷以奖赏的名义,招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入朝担任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再加以解职或将其迫害致死。南宋时期,州郡禁军执行维持地方治安的职能,但常常为各类官员所役使,事实上已成为无用之兵。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统治者集中军事权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南宋与北宋集中军事权采取措施的异同点。(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8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与此同时,一场瘟疫也开始了。曾经有那么几天,肆虐的流感坚定了德国人继续抵抗的信心。10月1日,德国皇帝在吃午餐时表示,他相信流感会削弱协约国军队的实力,而他的军队则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是,不久之后,西线数千感染流感病毒的德国士兵以及从柏林运出的一排排棺材,打破了德国皇帝最后一道防线和能够负隅顽抗的幻想。德国很快就面临着跟协约国一样的麻烦。10月17日,鲁登道夫承认了流感在德军前线的肆虐。在这个遭受着战争破坏的国家,没人对这样的消息感到惊讶。毕竟,他们早就在经受着饥饿、绝望、革命以及即将到来的失败的折磨,如今只不过是流感的 闪电战 罢了。当这次流感结束时,超过40万德国平民因流感丧生。

——摘编自丁一著《神秘的世纪杀手:西班牙流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发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发给欧洲带来的影响。(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王懿荣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收藏家、书法家和甲骨文的首位发现者。光绪二十五年(1899)秋,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得了疟疾,京城一位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里面有一味中药叫 龙骨 。王懿荣发现 龙骨 上刻有一种类似篆文的刻痕,凭着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金石方面深邃的造诣,他当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年代久远的古文字。于是他派家人到药店把所有带有文字的 龙骨 全部购买回来,加以鉴别研究。在不长的时间里,王氏就收购了有字甲骨约1500片,并做了相关研究。王懿荣确认了甲骨文举世无双的学术价值,同时开创了甲骨文研究的先河,揭开了中国商代历史研究的序幕。

——摘编自岳南著《南渡北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骨文发现的历史意义。(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过程中所得到的启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