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52.2020届河南省洛阳市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6 浏览数:1284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出现了像范蠡、吕不韦这样 资累巨万 的大商人,而且农民和城市平民也参与工商业活动。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B.商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地位C.社会变革新兴阶级崛起D.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2.

汉武帝时,重用低级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共议军国大事;东汉光武帝 虽置三公(司徒、司空、太尉),事归台阁(尚书台)”,尚书台官位低微,职权却较大。这说明两汉时期(  )

A.中枢机构出现重大调整B.行政机构形同虚设C.分权制衡体制逐步形成D.政府决策渐趋集中

3.

是儒家追求的道德至高境界,孔子提出 克己复礼为仁 ,程颢则提出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认为人只有把万事万物之理与自身合而为一,才能真正体会到 万物一体 的仁者之乐。据此可知,程颢(  )

A.否定了孔子对仁的认知B.追求宇宙秩序与道德规范的统一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D.继承了汉代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4.

明清时期,江南的苏州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单位而积产量大大提高,达到了 五年耕而余二年之食 的水平。丝织业出现了生产绫、绢和罗等纺织品的专门织机。这说明苏州地区(  )

A.经济结构已出现变化B.成为江南地区的工商业中心C.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D.丝织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5.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人心目中本无所谓 中学 ,也不存在对应的 中学 体用 问题。因此,在近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这一思想体系中, 中体 虽置于 西用 之前,但从其产生的历史看, 中体 实在 西用 之后。这反映了当时(  )

A.学习西方已经成为时代要求B.学习西方的观念已深入人心C.国人对中西文化的两难选择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相互妥协

6.

有资料显示,19世纪70年代中叶,我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只有80余种,1894年增至200余种,到1910年出口达100万海关两的商品就有33种。其中生丝、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这反映了(  )

A.实业救国带动民族工业发展B.清末新政扭转了贸易逆差C.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D.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

7.

1933年春,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粮食调剂局。新谷米上市后,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粮食调剂局的成立(  )

A.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B.保证了反 围剿 取得胜利C.借鉴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稳定了全国粮食市场秩序

8.

据统计,1952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5%,但按全国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只有500多市斤,而同年苏联平均每人每年却有1300多市斤。1953年,粮食购销矛盾进一步加剧。这说明当时(  )

A.农民土地问题尚未解决B.生产方式落后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C.土地买卖现象十分严重D.粮食统销政策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9.

《十二铜表法》规定家父出卖其子三次就会丧失家父权;后来法律又规定严禁买卖子女,禁止将子女作为人质扣押给债权人,违者对债权人处以流刑。这表明罗马法(  )

A.具有野蛮落后的基本特征B.维护了帝国的社会秩序C.限制父亲在社会中的地位D.受到了伦理观念的影响

10.

文艺复兴前夕,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重视理性,因为没有理性就会破产。这说明意大利(  )

A.经济的发展催生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C.宗教改革摆脱教会的束缚D.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11.

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1887年,俾斯麦要求帝国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再次遭到议会拒绝,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新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

A.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B.帝国议会掌握国家立法大权C.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D.代议制民主得到进一步发展

12.

1963年1月,德国总理阿登纳与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巴黎爱丽舍宫签署了《爱丽舍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政府高官要加强密切磋商:两国在外交政策及防务领域等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上,要通过磋商尽可能达成统一的立场、形成共同方案。该条约的签订(  )

A.为西欧一体化奠定基础B.标志着法德开始走向和解C.消除了欧洲内部的矛盾D.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已分裂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自秦以来.中国在政治上便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的国家体制。在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思想上也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近代中国在抵御外侮中又形成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性格……总之,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也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特色。

——摘编自陶文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材料二 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而言,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破解中国与欧美工业化先发国家差距拉大的 后发劣势 问题。但当时的新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工业只能生产纱、 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品原煤、原油、钢的产量分别仅为美国的7.34%、0.05%和0.22%。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发展工业却得不到农业、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支撑。就农业而言,1949年,中国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的人均产量分别只有208.95公斤、0.82公斤、4.73公斤和5.23公斤。就人力资本而言,1949年中国人口的文盲率高达80%,而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分别只有20%和3%,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只有11.7万人。不仅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的封锁、禁运也阻碍着新中国的发展。但新中国却克服了一切困难,仅用了近30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对 后发劣势陷阱 的成功突破。

——摘编自郑有贵《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后发劣势的成功破解》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 现代化的迟到国 一跃成为 现代化的视觉中心 ,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的快速跨越,由1978年的第十一位跃升至2010年起的稳居第二位。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摘编自徐曼、何益忠《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特色 形成的历史基础。(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遭遇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并列举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成功突破 后发劣势陷阱 的重要举措。(13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所产生的重要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数人并没有选择吃的权利。不过,这一情况随着人类社会步入近代而发生了巨大变化。
食物的大交换
十五世纪末,新大陆被发现后,美洲特有的农作物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像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救命口粮。到1800年左右,取材于美洲的蔗糖已经成为欧洲普通人的日常必需品。同时,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不过,家畜的过快繁殖也引发了美洲的生态危机。……至少在欧洲,新旧大陆之间的食物大交换,间接促成了一个更为平等社会的出现。当然,欧洲这种平等的背后是上千万背井离乡的黑人奴隶的血泪史。
食物的工业化
工业化食品的出现,解决了食物的保存和运输两大问题。1835年、1874年,美国人雅各布·珀金斯和德国人卡尔·冯·林德在大西洋两岸先后发明了制冷机和冷冻机;同时,借助同时代铁路和航运技术的发展,大宗肉类食物的跨国和远洋运输不再是问题。大型屠宰厂、肉类加工厂、罐装食品厂纷纷建立,之前手工烹制食物的 温情脉脉 被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所追求的效率和价值所取代。……但总体而言,民众尤其日益扩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士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吃的权利。
食物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今天,麦当劳金色拱门的标志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象征。西方食物在向全球挺进的同时,必须经历一个被 地方化 的过程,也就是必须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 如肯德基公司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推出了粥、油条和大饼等产品。……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物的传播,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一系列新的健康风险抵消了工业化食物的好处,也让人们开始警觉快餐和工业化食物的弊端。

——摘编自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近代以来食物的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 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历史时期或全而综合考察皆可,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了多次严重的鼠疫,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16世纪以来,英国都铎政府的防疫立场逐渐由消极转向积极。1518 年,政府通过了防疫法令,要求患者必须在家里的窗户上放置几束麦杆作为隔离40天的标志,其家人上街时也必须手持白色木棒来标明身份。同时,政府专门设立公共卫生事务中心来加强公共卫生方面的咨询服务,新建或重建了5家医院来收治患者、救助穷人。1603年,议会通过了《关于被瘟疫感染人群的管理法案》,要求被感染人群隔离在自己住所里:任何患有瘟疫的人在街上游荡将被重罪处罚,严重者处以鞭刑。这使得61%的死亡者都发生在家庭成员内部。此外英国逐步建立起郡、教区两级防疫机构,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疫情监控体系。英国政府在防疫的同时还比较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乞丐流民问题),使得防疫体制相对完备。在政府和民众紧密配合之下,17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各地所发生的瘟疫明显减少。

——摘编自陈凯鹏、王俊周《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1)根据材料,概括16世纪以来都铎王朝防治疫情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都铎王朝的防疫措施。(7分)

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分)
材料 陈宝箴(1831年-1900年),江西义宁人。1895年任湖南巡抚时,以 变法开新 为己任,推行新政。他整顿吏治,考察弹劾府县中昏庸无能不称职的官员,起用了谭嗣同在湘的密友唐才常等维新人士,使湖南的吏治大为改观。他在长沙成立湖南矿务总局,倡议创办和丰火柴公司和宝善成机器公司等企业,开湖南近代企业之龙河。设立 时务学堂 ,谭嗣同等刊行《湘学报》、《湘报》,启用和向上推荐维新人物谭嗣同、梁启超等。还裁汰旧营、招募新军,引进西方新式的武器,仿照西方步伐阵式训练军队。1898年,光绪皇帝变法维新时,他首先响应,使湖南维新风气大开,成为全国最有生气的省份。《清史稿》中记载 宝箴思以一隅致富强,为东南倡,先后设电信,直小轮,建制造枪弹厂,……延梁启超主湘学,湘俗大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宝箴推动 湘俗大变 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宝箴在湖南推行 新政 的历史背景。(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