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3.2020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9 浏览数:558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202年,在皇帝控制的中央14个行政单位的东面和北面的大片土地上总共建立了10国。 材料所示历史现象与下列历史事项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实施层层分封,加强了地方统治B.实行郡国并行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实施重农抑商,打击了工商业者D.实行 推恩令 ,削弱了地方势力

2.

下面《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下列与图片历史信息相关的是(  )

A.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B.节度使镇守边关,享受超官秩的仪仗C.节度使接受敕封,加强了君主专制D.藩镇势力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这反映了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4.

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  )
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 

时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任期

295

473

247

271

276

220

158

146

A.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5.

(北魏孝文帝) 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广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包括(  )
①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②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③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④南伐和迁都都有一定阻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

6.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11国宣战,宣战诏书下至地方时,邮政大臣盛怀宣下令各地电信局将诏书扣押,并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命令。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闻此讯,复电朝廷: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这反映了(  )

A.清廷政治腐败导致众叛亲离B.侵略者与地方督抚相互勾结C.地方督抚独立清政府而独立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削弱

7.

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 神圣 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 虚伪 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 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B.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C.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D.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8.

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

科目

内容

社会

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原因近果、抗救方案

国语

读:东北枪声、被压迫者的呼声等

算术

事件损失方面的计算:建筑物的损失、工商业等

音乐

国耻歌、义勇军歌等

A.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强烈B.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C.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D.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

9.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  )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国家职工人数万人

国家财政支出亿元

1

19505

2451

+60

2

20000

4532

-218

3

17000

4561

-658

4

14350

5044

-818

A.优先发展农村经济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C.削减城镇人口D.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10.

周恩来曾说: 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 周恩来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是(  )

A.对香港问题持谨慎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B.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C.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香港现状D.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11.

公元前286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罗马颁布《阿奎里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产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  )

A.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B.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C.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晨D.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

12.

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殖民地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  )

A.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B.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主地位C.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D.成就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13.

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 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 恩格斯意在说明(  )

A.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C.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D.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14.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1985年联邦德国总统冯·魏茨泽克宣布把德国 战败日 改为 解放日 ,2015年德国议会主席拉迈特对此加以重申。这一变化有助于德国(  )

A.走出战争阴影,重塑大国形象B.直面纳粹罪行,承担历史责任C.淡化战争记忆,满足政治需求D.联合欧洲国家,应对冷战形势

15.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年轻人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胡须,听爵士乐,跳摇摆舞,群居村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并创造了“hip”这个词,这就是嬉皮士文化。关于这种文化产生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A.是传统文化在特定时期的自我调节B.美国的民权运动已经取得成果C.物质生活丰富和传统信仰缺失D.有利于新的荒诞派文学的产生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中国 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 何尊 的铭文: 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民。 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史记·天官书》中说 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 ……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 大清 。所以《史记》上出现的 中国 字样,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 中国 作为 中华民国 的简称。

——摘编自《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4分)
材料二 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 偏安定命 ,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这般人实际上都是 风痹不知痛瘁之人 。他指出,凡足以 开物成务,治国家平天下 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 王霸并用 的主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

——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亮思想主张的时代背景及影响。(6分)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 家国同构 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5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前 政治缺失 人民疾苦 的主要表现是什么?(4分)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穆对待外国制度所持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钱穆观点的合理性。(8分)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威尔·杜兰特在第九章 社会主义与历史 中,指出, 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之斗争,是财富集中与分散之历史乐章的一部曲 ,并预言: 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而社会主义的恐惧也迫使资本主义增加平等,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不久,两者就要碰头。 为何如此?他在第三章 生物学与历史 中已经指出了三条教训: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生命必须繁衍。 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人类最终必然相向而行。

——摘编自叶雷《让历史真正有意义——读杜兰特名著<历史的教训>》

结合材料与所学现代史的史实,围绕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9.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 中国劳工旅
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中国劳工旅的大多数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国,留下来的三千人在欧洲扎下了根,构成了当时法国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核心。
李肇星在凭吊一战赴欧华工墓地后表示,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友谊作出贡献。

——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与德军搏斗约2万牺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中国劳工旅 出现的背景。(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中国劳工旅 的历史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