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下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
科学发现
发现
技术发明
年份
孕育过程
电磁感应原理
1831
发电机
1872
41年
内燃机原理
1862
汽油内燃机
1883
21年
电磁波通信原理
1895
第一个公众广播电台
1921
26年
喷气推进原理
1906
涡轮喷气发动机
1935
29年
雷达原理
1925
制出雷达
10年
青霉素原理
1928
制出青霉素
1943
15年
铀核向裂变
1938
制出原子弹
1945
7年
发现半导体
1948
半导体收音机
1954
6年
国别 年份
1951~1981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联邦德国
5.5
8.6
4.7
2.8
美国
3.4
3.2
3.8
3.1
日本
7.8
7.9
11.2
4.8
法国
5.0
5.6
3.7
英国
2.5
2.9
1.8
二、材料阅读
——柳宗元《封建论》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中国论文网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摘编自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前现代中西模式的比较》
三、开放性试题
史学思潮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观点
“新史学”
梁启超
《新史学》(1902)
“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 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新历史考证学
王国维
《古史新证》(1925)
“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 料”补正“纸上之材料”
胡适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1919)
“中国旧有的学术,只有清代的朴学(考据学)确有科学的精神”
唯物主义史学
李大钊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 代思想变动的原因》(1920)
“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 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换句话说,就 是经济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30)
“谈‘国故’的夫子们哟!……没有 辩证唯物论的观念,连‘国故’都不好让你们轻谈”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