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5.2020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0年 题数:17 浏览数:2530

一、单选题

1.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24)周人是用 来称呼以周邦为首的反商联盟。所谓 诸夏 诸华 ,是各诸侯国以整体的名义,一体向境内及周边其他各族所宣示的自称。这一变化(  )

A.成为传统华夷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B.助推了 家天下 观念的形成与发展C.有助于形成大一统的心理文化认同D.为周朝实行宗法分封提供政治前提

2.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25)北宋时期因交子无法兑现引发诉讼,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后来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并 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 ,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陕西和京西等地。材料表明(  )

A.北宋在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B.商品经济繁荣导致纸币诞生C.纸币的使用促进了商业发展D.政府有限介入利于金融稳定

3.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26)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 官自具船 ,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 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 。这表明元初(  )

A.官员注重经商技能B.商人所受剥削沉重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社会经济走向开放

4.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27)王夫之出入理学,又能超越理学;排斥佛老的世界观,又吸取其方法论;注重对人类知识和思维成果的积累,但更加强调创造精神。王夫之这样的思想特点(  )

A.凸显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B.受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C.是文化发展到高峰的体现D.对少数民族政权较排斥

5.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28)光绪末年,河北高阳地区大多数农民,从商人手中购买原料, 为原料不致缺乏计,不得已只有仰商人的鼻息,替商人织布而赚取工资 ,商人则收取成布,运销各地。其他行业也有类似现象,这表明(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B.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C.社会分工呈现专业化特征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6.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29)结合下图中的数据变化,可推知这一时期中国 (  )
1912—1931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图 
单位:10万两

A.贸易逆差的局面有较大改善B.对外贸易额呈迅速发展趋势C.棉纺织业发展进程曲折艰难D.棉纱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升

7.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30)1942年10月24日,晋绥边区首届临时参议会开幕。参加会议的包括参议员及各界人士共400余人,大会参议员共145人,各界当选为参议员的共产党员有47人,不及大会参议员的1/3。这表明晋缓边区政府(  )

A.具有统一战线性质B.践行联合政府主张C.属于工农联盟政权D.体现社会主义原则

8.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31)1979年,国家计委对原定的国民经济计划进行了调整,如下表

项目

农业

工业

原计划

56%

1012%

调整后

4%以上

8%轻工业83%,重工业增长76%

这一调整(  )

A.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B.体现了经济思想的拨乱反正C.受到了 两个凡是 的影响D.实现了经济结构的稳步转型

9.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3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教会组织改变了中世纪那种崇尚独处沉思和宣扬安贫禁欲的宗旨,介入到世俗生活中,对各种社会问题倾注了更多的关心。这一转变说明(  )

A.世俗权力大于宗教势力B.人文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C.上帝的权威受到了冲击D.教会主动地应对社会变革

10.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33)斯密认为,分工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其原因是:第一,分工能使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得到提高;第二,分工使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有关的直接劳动时间;第三,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人较容易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斯密的理论(  )

A.从根本上否定了英国传统重商主义政策B.促进了专业技术工人经济地位的提高C.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生产的需要

11.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34)从1789年大革命开始到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的20多年间,法国政权走马灯式的更换以致宪法频繁更迭,宪法的形态也大起大落,这场热闹的制宪运动最后以闹剧式的结尾面告终。材料主要说明法国(  )

A.封建势力占据主导地位B.近代宪政思想尚未成熟C.国内政治斗争持续不断D.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完善

12.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35)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宣布取消将德国变成 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摩根索计划,取而代之的是 目的应该是恢复有效运作的全球经济,营造自由机构能够出现的政治和社会条件 的政策,这一政策(  )

A.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发展B.客观上助推西欧国家走向联合C.在一定程度上缓和 冷战 局面D.以维护 世界和平 为政治目标

二、材料阅读

13.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皇权一直凌驾于法权之上,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臣民不得违背和更改。中国古代曾经创制了许多对皇权限制的措施,但收效甚微。唐朝初年,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创造性地提出了 天下之法 的概念,把以皇权为代表的行政权纳入法权的约束之下,在司法行政官员中树立了法律至上的观念,初步确立了司法官员独立审判的传统;明确规定司法行政官员在任职前须通过吏部主持的法律考试,使其在任职后能迅速胜任司法审判的事务。唐朝政府在诉讼程序上作了许多制度的设计,如实行三审立案审核制。唐代国家监察官员和上级司法长官还通过录囚的方式监督、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审判。

——摘编自郑显文《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的唐代司法》

材料二 1906年,中央官制改革上谕规定:刑部著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据此,都察院退出司法领域,司法权被划分为司法行政权与司法审判权,集中由法部与大理院行使,传统的司法与行政不分模式为之一变。大理院与法部基于原先大理寺与刑部的班底,调整了内部机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能,进行内部机构重组。改革方案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部院在权限划分上争拗不休。部院关系的调整经历了一个从争权到相互协调、终于实现明确各自权限、分工合作的过程。清亡之前,从制度层面上来说,以司法独立原则为依归,部院自身转型的任务基本完成,部院之间也按照近代司法体制的要求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分工。

——摘编自张从容《晚清中央司法机关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 天下之法 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司法机构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经过半年时间的实践,列宁由否定商业到承认商业,最后号召共产党员学会经商做生意。然而,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1923年10月,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在批评政治局的政策时指出: 我们没有一个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原则性决议。 党的领导也不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经济发展的策略路线,而只是同反对派斗争中的一张牌。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经常是党内争论的对象,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 。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以 激进 为荣,以 为荣。

——摘编自沈志华等《苏联历史专题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 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书·食货志》记载: 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英钱,”吕后二年,由国家铸造八铢钱。六年,国家实行货币减重政策,铸 五分钱 。文帝改铸四铢钱,其文仍为半两,同时废除了盗铸令,使得私铸符合国家的法律。汉初的几次货币改革,始终没能避免私铸和盗铸现象,给商人们利用币制改革之际进行囤积居奇提供了机会。汉武帝采取了 上收铜,勿令布 ,禁止郡国铸钱,专门命令上林三官铸钱,并且下令天下不是三官钱不能流通,对于国以前所铸造的钱币全部进行销毁,并且把铜输给上林三官。新铸造的五铢钱质量较高,重量适中,携带方便,使用了七多百年。

——摘编自徐宁《西汉初期币制演化与经济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改革货币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汉初币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16.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3年下半年,盟国开始创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美国强调要建立一个以美、苏、英、中等几个大国组成的国际安全机构为核心的单一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大国要在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起到国际警察的作用。丘吉尔称应建立一个世界性的组织,下设几个区域性委员会:一个是太平洋地区,一个是美洲,还有一个是欧洲。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主张建立一个包括美、英、苏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欧洲委员会处理欧洲大陆的安全问题。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四国 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红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5年,在雅尔塔会议上最终达成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实质性问题。此后,国际安全形势出现了重大转机,但仍面临诸多的挑战。

——摘编自卞秀瑜《二战战时美苏英三大国对战后世界和平的构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盟国准备创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在运行中面临的挑战。(6分)

17.

(2019·安徽 皖南八校 第二次联考·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2),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他勇于评论时事,喜怒多形于色,常被人称为 狂奴 。万历二十四年,明朝为了弥补浩大的军事开支和修复被焚宫殿,直接派遣亲信太监往各地征税。汤显祖写信给友人说: 搜山使者如何,地无一以宁,将恐裂。 汤显祖到北京述职时就向吏部告辞。回到故乡后,他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戏曲创作,尤以《牡丹亭》意趣新奇,享誉文坛。在万历年间文化思想转型期,汤显祖曲论及剧作中的性情说,一方面继承了我国诗词艺术重情感的优良传统;但更多的是受明代心学和启蒙思潮的影响,以其戏剧活动抒写内心衷情,用以抗击封建礼教和文化专制统治。汤显祖的戏曲理论在前人论曲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理论内涵。在明代中叶心学思潮泛起,以及文坛复古与革新的激烈斗争中,汤显祖担起了文学界破旧创新的职责。

——摘编自陈永标《汤显祖的戏曲观与晚明心学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辞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对晚明文学创作的影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