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16]〖2014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86 浏览数:203

一、单选题

1.

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③实行 工商食官 政策 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

2.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士社会 出现了夜市和草市B.郎吏社会 出现了百家争鸣C.门第社会 开始了儒释道合流D.科举社会 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3.

曾有历史记载四川地区: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 这反映了(  )

A.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使用铁钱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 交子 的产生C.铁钱已不适应当时四川经济发展的需要D.政府规定铁钱只能在四川地区使用

4.

随着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历代政府大都设置官吏对商业活动进行专门的管理,下列古代官职中,不属于专门管理商业活动的是(  )

A.五均 B.草市尉C.中正D.市署令

5.

西汉时期,朝廷颁令: 欲益买宅,不比(紧靠)其宅,勿许。 西汉的这种限购令,其目的可能是(  )

A.抑制过高房价B.加强社会控制C.保护小农经济D.实现大一统

6.

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资料:《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

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B.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对比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

7.

春秋中期以后,出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和范蠡弃官经商,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8.

中华文明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不主张远征。下列内容不能体现这种认识的是(  )

A.修筑万里长城B.元朝的建立C.开辟丝绸之路D.郑和下西洋

9.

据古碑记载: 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 酒榷 ,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  )
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实行了分封制
③实行盐铁专卖政策 ④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 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B.西汉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D.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

11.

东汉桓谭指出: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驱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 材料说明(  )

A.官员普遍挪用公款放高利贷B.政府严格限制高利贷的利率C.高利贷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民众纷纷仿效官员放高利贷

12.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 丝绸之路 。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 皮毛之路 玉石之路 珠宝之路 佛教之路 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

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13.

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

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工商食官 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它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重要地位。下列现象出现于该时期且长期得到发展(延续)的是(  )

A.田庄B.草市C.九品中正制D.工官 工场

15.

下表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   

历史现象

原因

A

 “置市令,掌百姓交易之事

 “唐都长安夜市宜令禁断

B

 唐朝时兰州与河西走廊诸城以中转贸易为主

 唐朝始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C

 扬州、越州在漕运粮食布帛以满足唐朝军国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

 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

D

 唐朝后期益州成都)“水陆所凑,货殖所萃,成为大都会

 唐蜀郡太守开凿了都江堰

16.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为对外贸易服务B.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C.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D.为储存金银财物服务

17.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载: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由此可以获悉当时的草市(  )
①居于交通便利之地  ②常遭盗贼劫掠  ③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④缺乏政府监管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18.

《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晚唐诗人王建的诗: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B.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C.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D.可说明唐代的市已有突破性发展

19.

《旧唐书·崔融传》记载: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该材料说明唐朝(  )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

20.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 商人 行为的阐述正确的是(  )

A.他到浮梁买茶时顺便欣赏杂剧B.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C.经商使其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海禁政策 限制他往海外贩茶

21.

历史研究,强调 论从史出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

中,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家蚕茧壳。

丝织业在当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2.

《新唐书》记载: 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 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23.

在下列各项所描述的景象中,不可能出现在宋代的是(  )

A.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B.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 ,每晚 人物嘈杂,灯火照天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市。如耍闹之处,通晓不绝D.(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24.

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这是由于(  )

A.宋朝人口迅速增长B.宋朝统一全国C.商业经济空前繁荣D.小农经济的发展

25.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 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材料反映的是(  )

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

26.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海禁 政策  ②重农抑商  ③盐铁官营  ④夜市出现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7.

张教授是某断代史专家,在其相关研究论文中多次引用 三司之职……置使以总国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 的史料。据此,下列最适合作为其论文插图的是(  )

28.

在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会馆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  )

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 交子 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29.

据《食货志》记载,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一界而换之。 文中货币的主要功能是(  )

A.交易B.汇兑C.增值D.储备

30.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31.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指出: 中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作者高度评价的朝代是(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32.

宋代承认并保护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大量的土地租金使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也从客观上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B.流民问题严重危及政府管理C.土地兼并缓和有利于改善百姓民生D.保护私有产权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33.

南宋《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 上述材料表明(  )

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B.宋代定期举行的草市比较繁华C.宋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34.

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 “(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中的 新事物 指的是(  )

A.草市B.交子C.夜市D.商帮

35.

历史上的四川是人杰地灵的 天府之国 ,是西部经济文化的中心。下列哪些材料可以用以研究宋时的四川(  )
①都江堰使川西平原成为粮仓
交子 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四川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苏轼的文学成就可以作为当时四川文化发展的研究资料
④《蜀道难》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四川的交通状况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②③

36.

下图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据此可知(  )

A.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B.城市商业环境的宽松C.理学对妇女束缚严格D.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

37.

《文献通考》记载:开宝(宋太祖年号)三年,置便钱务,令商人入钱者诣务陈牒,即日辇至左藏库,给以券,仍敕诸州:凡商人赍(携带)券至,当日给付,不得住滞,违者科罚。下列有关材料中的 ,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标志着飞钱的诞生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表明抑商政策的转变

38.

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 。表格能够说明(  )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

20213

51172

28:72

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B.北宋时期放弃了 重农抑商 政策C.宋代加强了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监管D.边境战争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39.

有学者认为宋代曾出现过 商业革命 ,下列可以用来说明其观点的论据是(  )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宋代中央集权削弱,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受冲击
C.宋代金融业繁荣,交子等纸币出现D.宋代城市商业繁荣,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实行

40.

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白银资源丰富B.铁钱数量充足C.民间发行交子D.战乱后经济萧条

41.

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说: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文中 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 不包括(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坊市界限不复存在C.出现了区域性的大商帮D.出现晓市、夜市

42.

古书记载,杭州城 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商品交易必须在市场内进行D.杭州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3.

每一次重大历史现象背后都隐藏着金融的秘密。 下列与此相符的史实组合是(  )

A.文艺复兴——金融中心转移至大西洋沿岸B.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白银主导的货币经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崩溃D.战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44.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经济商品化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C.封建地租货币化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45.

明人李长鼎说: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在这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丝绸之路B.邸店、车坊C.商帮、会馆D.重农抑商政策

46.

明人董含说: 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 材料信息表明当时(  )

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B.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士大夫逐利成风,道德败坏

47.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 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集市)”。这反映出(  )

A.市镇的繁荣兴旺B.小农经济的瓦解C.商品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48.

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 朝登垅亩,夕贸市廛 ;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步发展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49.

据编纂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潞安府志》记载: 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而制钱堆积不能行。 从材料可知万历年间(  )

A.潞安府为当地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分管地方监察B.政府对铸币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金融秩序混乱
C.制钱堆积不能行 主要是因为当时铜钱铸造过多D.部分官民唯利是图,铸钱质量低劣,社会危机深重

50.

据史载,明朝中后期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 材料表明当时(  )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B.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C.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51.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是(  )

A.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B.瓷器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C.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的主要来源D.对外贸易出现专门的官方垄断机构

52.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 一品官,二品贾。 《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 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D.商人地位的提高

53.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①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②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市镇经济繁荣  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4.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 悔作商人妇 ,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 宁肯嫁与商人 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反封建思想产生, 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55.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A.商帮中实力最强的是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B.晋商主要从事盐、丝绸、粮食的贩卖
C.商帮的兴盛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D.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56.

清朝地方县志记载: 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日墟,北曰集 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 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

57.

明清时期出现了 弃儒就贾 的现象。其原因是(  )

A.科举制度被废除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止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58.

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 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 这反映出当时(  )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

59.

民谣 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 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当然,从中亦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

60.

清代前期,扬州有首童谣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可见,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B.官商勾结官商身份难以界定C.商业发展推动社会风气变动D.地方商业由官员垄断经营

61.

有学者认为: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的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其中 明清商业革命 的主要表现包括(  )
①江南市镇商业特别发达 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出现地域性商人团体 ④产生了为商业服务的 柜坊 飞钱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62.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3.

清初松江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记录道: 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辄数以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 到了清朝后, 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 造成江南棉布业市镇衰落的原因有(  )
①外国机织布进入中国  ②江南地区棉纺织技术衰落
③棉花种植区域扩大  ④织布作坊各自独立经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二、材料阅读

64.

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城市)──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的商品中生丝量最大。而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当时的欧洲商人们说,葡萄牙人从里斯本运往果阿的白银几乎全部经澳门进入了中国。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整理

材料二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 丝—银 贸易形成的背景。简要分析 丝—银 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美元发生变化的原因。(12分)
(3)欧元的诞生对区域经济整合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当代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组织?(6分)

65.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五代会要》卷二十六 城廓 称: 东京车马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亿兆无穷。 ……潘楼街一带 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娃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3卷)

材料二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
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
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 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 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
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 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

(注:爱皮西地即ABCD) 
材料三 伦敦,1600年人口20万,1750年,人口67.5万(占全国人口的1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得到发展,伦敦定期货运服务在16世纪2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伦敦还是全国的水陆交通枢纽,伦敦全国干线公路枢纽地位形成于1730—1750年间,伦敦还是全国的信贷网中心。当18世纪90年代拿破仑侵占阿姆斯特丹后(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开始取代它的位置,发展为世界货币市场中心。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集市贸易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 的变迁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4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伦敦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因素。(6分)

66.

(10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登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陵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 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陵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埠喧盛,实为邑中诸镇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3分)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新兴城市的有利条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3分)。

67.

当今世界,品牌经济已成为市场普遍认同的概念。我国企业品牌意识的树立经历了漫长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表明招牌广告已成为当时商家最基本的广告形式。在古代招牌广告中,许多商家把 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湖南沅陵出土的元代油漆颜料包上印有 潭洲,升平坊内白塔街,大尼寺相对住,危家,自烧洗无比鲜红紫艳上等银朱,水朱,雌黄,坚实匙筋.买者请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 的字样和 父业子传 的印号。顺治元年,苏松府就牙商沈青臣 勾同别商,射利假冒布商三阳号 发布晓谕: 觊觎字号,串同客贾,复行假冒 者, 许即指名报官府,以凭立拿究解抚院,立法施行,决不轻贷

——摘自《中国近代商标标识设计流变与演绎》《浅谈中国古代品牌广告传播》等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哪些信息(5分)?
材料二 1890年上海燮昌火柴公司的 渭水 牌商标,是我国最早的经政府批准的 注册商标 。资料显示,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只有一千多个,而外商在中国注册商标却达三万多个。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的比例。从1928年到1938年,这种情况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全国历年注册的33806件商标中,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达14668件,占总数的43 %。1938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增大到1:4。在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商标中,有一些成长为知名的、可与外来品牌相抗衡的民族商标。

——摘自《中国近代知名民族商标标志的构图类型与文化特点研究》

(2)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l:30”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怎样的发展状况?从“l:30”到“l:4”,促进民族工业成长的因素有哪些?(5分)
材料三 下是三幅商标图片,左中右依次为:石龙火柴社火花(1913年创办);东亚公司 抵羊(洋)”牌商标(1932年创办);华强火柴厂 77”牌火花(1937年创办)。
(3)三幅商标图案的设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们怎样的民族情感?(3分)
材料四 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部分)1954年,同仁堂掌门人乐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签字: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 宣武区药厂 。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1966年夏,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老匾被毁,同仁堂药店改名为北京中药店。197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仁堂厂、店牌号恢复,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1989年, 同仁堂 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 成立。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2000年,同仁堂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4)据材料,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50年代以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变迁对同仁堂发展的影响。(6分)

68.

城市(镇)是区域文明发展的中心,城市(镇)化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策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 英国 圈地运动 造成了大量的流动人口。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第一个圈地法案,英国贵族从此凭借国会立法,利用合法手段大肆圈地。在1714—1820年间,在英国一共圈地600万英亩以上的农民土地。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圈地运动也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变成一无所有的游民,英国自耕农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有的贫病交困,冻饿而死;有的沦为农场主的雇工;大部分流落城市,加入产业后备军的行列,英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人数众多的无产者大军。

——刘祚昌《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编制

材料四 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亟待转型。传统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要求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城市群和都市圈将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大中城市构成经济活动的重心……

——摘编自《经济纵横》2013年第1期《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新问题》

材料五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英国农村出现了什么新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对英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4分)选取图表2中A—B.B—C.D—E中任意一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城市(镇)化的发展方向和 科学发展 的策略。(4分)

69.

(30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市场和科技是重要的推动力。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通商海港分布一览表 

地点

 朝代

通商海港

北宋(960—1127

广州、杭州、明州(宁波)、泉州、镇江、平江(苏州)、窑州(郊县)、秀州(松江)、楚州(淮安)、登州、莱州等

南宋(1127—1279

温州、广州、江阴、秀州、越州(绍兴)、台州、承州、福州、漳州、琼州等

杭州江帆海舶,蜀商闽贾,水浮陆趋盛极一时;明州风帆海舶,夷商越贾一,纷纷至此,海陆珍异所聚,番汉商贾并凑。  

 ——王象之《舆地纪胜》 

(1)概括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12分)

材料二 16—17世纪的英格兰和同时期的中国江南地区在经济领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个地区在人口结构、资源利用、资本积累方式上都无比的接近。但18世纪殖民地的突然获取,其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使英格兰摆脱了与中国江南同样艰难的生态制约,就此与世界其他地区 分流 ……近代经济学研究表明至少有四种性质不同的因素会促进经济的成长:一、劳动分工导致相对优势的商业扩张;二、由投资增加引起的经济成长;三、技术进步会优化资源促使经济成长;四、更有效的经济组织来提高产出。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2)请运用材料二中的观点解释为什么 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18世纪的中国江南地区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12分)
材料三 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十八届一中全会讲话节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现今经济建设可从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7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泉州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独占400年鳌头的 东方第一大港 、与亚历山大港齐名,联合国唯一认定的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名气遍布全球。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元代,泉州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当时泉州港是国际重要的贸易港,也是中外各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进入明代,由于明政府施行了严厉的 海禁 ,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雾散,城市也凋零殆尽,泉州港走向衰落,变成地方性的小港。

——摘编自《泉州网》

材料二 阿姆斯特丹最早的港口活动可追溯到公元13世纪。阿姆斯特丹港于1342年首次被记载,见于阿姆斯特丹获得城市权的相关资料中。在荷兰黄金时代,阿姆斯特丹港发展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港口。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港,港内船桅林立,岸上堆满货物,一派繁荣景象。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当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享受着源源不断的海外财富时,精明的荷兰商人迅速加入海外贸易竞争,阿姆斯特丹不仅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还是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中心。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的异同。(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崛起的主要原因。(6分)

71.

根据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16】〖2014名题分解〗
请从图中提取关于经济、文化、外交方面的历史信息各一项,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72.

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反映了时代的脉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二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

洋纱、洋布的进口(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洋纱

洋布

1867

1450

11671

1877

2841

1959

1887

12590

24457

1892

22059

30554

(1)依据材料一,概括盛唐时期的商业状况。(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和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73.

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是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反映,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引者注: 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摘自《诗经·秦风·无衣》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怎样的社会风气?这一风尚在商鞅变法后于秦国更盛,请结合所学指出其更盛的原因。(4分)
原因:商鞅变法奖励军功。(2分)
材料二 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 团龙、立龙 却已成为平常百姓常用的服装花纹。……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 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摘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2)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晚期怎样的社会风尚?结合所学,指出产生这一风尚的社会经济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 双十节 为全国国庆日,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在日益发达的商业网络中,仍有一席之地。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纷纷崛起。民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 文明结婚 ,……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礼成。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

——摘编自习五一著《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

(3)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北京地区社会风俗发生变迁的背景。(5分)

7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皇室生活的奢华习气自北宋中期开始从上到下感染到黎民百姓,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东京处在时尚中心,俨然一座消费或寄生的城市,为了满足种种消费需求,城市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应的商业、服务业项目,如商店、酒楼、饭馆、瓦子等,沿街分布,从而使完整的街市得以形成。

——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

材料二 直到16世纪中叶,利物浦还只是一个人口只有500人的小镇。1650年代英国内战后,利物浦的贸易和居民人数开始缓慢增长。踏入十八世纪,同西印度群岛的贸易超过了同爱尔兰和欧洲的贸易,利物浦开始发展。而奴隶贸易的利润帮助该市迅速繁荣起来,到18世纪末,利物浦控制了欧洲41%,英国80%的奴隶贸易。同时这里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地区之一,1830年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开通。到十九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船坞,利物浦的人口继续快速增加,最终成为英国第二大都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利物浦》

材料三 上海英租界是最早的租界,1845年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划定,1863年与美租界合并而成上海公共租界,租界内实行自治管理,不由英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租界因享有公民领事裁判权,中国政府不能轻易干涉租界内部事务,难以对租界内的行为进行司法活动,要从租界引渡犯罪的公民就会很困难,这个特点也往往令租界成为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或战争时期平民的最佳避难场所。

——摘编自搜搜百科《外国租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造成东京市坊分离制度破坏的因素并指出其根本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因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公共租界出现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4分)

7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皇室生活的奢华习气自北宋中期开始从上到下感染到黎民百姓,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东京处在时尚中心,俨然一座消费或寄生的城市,为了满足种种消费需求,城市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应的商业、服务业项目,如商店、酒楼、饭馆、瓦子等,沿街分布,从而使完整的街市得以形成。

——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

材料二 直到16世纪中叶,利物浦还只是一个人口只有500人的小镇。1650年代英国内战后,利物浦的贸易和居民人数开始缓慢增长。踏入十八世纪,同西印度群岛的贸易超过了同爱尔兰和欧洲的贸易,利物浦开始发展。而奴隶贸易的利润帮助该市迅速繁荣起来,到18世纪末,利物浦控制了欧洲41%,英国80%的奴隶贸易。同时这里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地区之一,1830年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开通。到十九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船坞,利物浦的人口继续快速增加,最终成为英国第二大都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利物浦》

材料三 上海英租界是最早的租界,1845年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划定,1863年与美租界合并而成上海公共租界,租界内实行自治管理,不由英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租界因享有公民领事裁判权,中国政府不能轻易干涉租界内部事务,难以对租界内的行为进行司法活动,要从租界引渡犯罪的公民就会很困难,这个特点也往往令租界成为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或战争时期平民的最佳避难场所。

——摘编自搜搜百科《外国租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造成东京市坊分离制度破坏的因素并指出其根本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因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公共租界出现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4分)

三、开放性试题

76.

近代社会变化导致中国传统城市大都走向了衰落,而新兴城市走向发展。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的原因。在李唐统治的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糟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

——王鸿《扬州散记》

材料二 前近代时期,扬州虽然存在着庞大的商业资本(盐商),但却无法发展到像17—18世纪欧洲那样的商业体系。首先盐业是由官府垄断的,盐商的活动与其说是私人企业经营,还不如说与包税制度具有同样的性质。其次,盐商富豪们所获得的利润和财富并未再投资于新的商业和工业企业之中,而是往往转变为各种非经济的用途……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处于依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由此导致中国城市的畸形发展,上海等部分开放城市依附于西方世界,得到快速发展。……上海开埠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区域的工业、商业、贸易和金融中心,……苏、杭、扬等传统工商业城市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中逐渐居于从属地位。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

材料四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曾对亚得里亚海北部的两个港口城市即威尼斯和的里雅斯特的兴衰进行比较分析,他指出 威尼斯是一个属于回忆的城市,而的里雅斯特则像美国一样,它的优点是没有任何过去的包袱。

——马克思《奥地利的海外贸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唐朝扬州繁荣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什么?(3分)
(2)清朝时期在扬州从事盐商活动的主要是哪一商帮?依据材料二指出,限制其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扬州、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为例,对 时代与城市 这一主题进行论证。(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四、材料阅读

7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广告媒介,广告传播的影响力更大,进而成为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招牌的位置多出现在门面或门前,多以悬挂、镶嵌、砌筑的方式来设置。招牌作为广告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具体来说,一是书写店铺的名号、字号,如点心铺书写 老宝泰 晋阳豫 等;二是传达商家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特色,如招牌上书写 公平交易 童叟无欺 等;三是反映行业性和服务范围的词句,如 知味停车,闻香下马 等。招牌作为古代广告信息传播媒介,从其悬挂的位置来看,又分为不同的横额、竖招牌、挂板及店外冲天招牌等。

——大家论坛《论中国古代的广告传播媒介》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有人赋诗赞颂在中国兴起的一个新事物——有线电报: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贵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边一线。 无线电报在中国运用于新闻传递始于1918年,当时法国人在上海法租界顾家宅设无线电台,这使中国人可以和欧洲人一起及时得知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新战况。当时,路透社所使用的海底电缆常有阻断,消息传递有时不够及时。不过法国人却没有用这台无线电台与路透社进行商业竞争,只是将一些电讯免费送往上海各大报刊登。

——《通讯技术进步与中国近代报业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招牌广告的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成果在中国得以推广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信息传播技术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8分)

78.

历史文物承载着历史变迁过程和文明交融碰撞等多种信息。下列图示反映了哪些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7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盐铁论》记载:西汉时期官营制铁业多用囚徒生产,生产积极性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劣,而且价格高;官府专卖经营导致 器难得 善恶无所择 。而民间的制铁业, 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 ;农忙季节,他们将铁制农具运到田间地头, 民相与市买 ,农民 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
(1)结合材料,以西汉铁制农具的生产销售为例,分析官营与民营手工业的不同影响。(6分)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市镇

经营项目

湖州府南浔镇、菱湖镇、乌青镇,苏州府震泽镇,嘉兴府石门镇,杭州府塘栖镇

桑蚕缫丝

嘉兴府王店镇、王江泾镇,湖州府双林镇,苏州府盛泽镇,杭州府长安镇、硖石镇

丝织业

松江府华亭县朱泾镇

棉纺织中心

桐乡县炉头镇

冶铸业

桐乡县石门镇

蚕丝、榨油

归安县善琏镇

制笔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原因。(5分)
材料三 晚清时期,近代铁路传入中国,对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

场景

对修筑铁路的主张

1865年总理衙门饬沿海各将军督抚讨论洋人筑铁路之请

修铁路铲削山脉,废山川之险阻,扰害坟墓,启百姓之衅争。”“山川险阻,皆中国扼要之区,如开设铁路,洋人可以任便往来。

1874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奏呈《筹议海防折》

南北洋滨海七省自须联为一气,方能响应联通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

19126月《民立报》载孙中山的谈话

苟无铁路、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路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国人对修筑铁路观点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

80.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但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新气象。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

材料三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结合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 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的观点。(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据材料二分析其特点。(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 革新与发展 的表现是什么?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4分)

81.

人类货币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经济生活的一部 编年史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中钞票发行权。(二)规定法币是 无限法偿 货币。(三)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金。(四)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支持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使日本受了极大的刺激,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 有害于日本的方式 加强了中国的力量。

——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 口袋里的欧洲 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但关于欧元前景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有些专家称 欧元为政治货币 ,预言欧元生存期不会超过十年。这显然过于悲观,低估了欧洲政治家的决心和能力。但欧元十周年后不久,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的潜在风险。《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界定了欧元的基本属性,但《马约》阐述的欧元4大承诺全部被打破:政府债务没有得到控制,反而翻倍了;预算赤字没有得到控制;救援禁令同样遭到破坏;欧洲央行不再独立,却因为大量收购贬值的政府债券而危及信誉。

——黄益平《欧元危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这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币制改革 的影响。(3分)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当今欧元的现状与当初的的设想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82.

近代化因素的成长需要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1)材料一中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来说明该观点(6分)。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2分)
材料二 在十六、十七世纪,西方国家已经崛起了……这一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英国已经经历了几代霸权的嬗递,这背后的推手是什么呢?一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也就是我们政治上所说的封建国家的解体,或者说封建制的解体,以及商业革命——商业革命使欧洲商路畅通,也直接打通了世界商路,商业制度本身的行会制度也日渐没落。二是手工业的革命,西方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之前,首先经历了一场手工业的革命——能够制造出蒸汽机来,就说明这些国家的手工业工艺已经相当精湛。

——《重说中国近代史》张鸣

(2)根据材料概括西方崛起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崛起对全球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9分)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展 王朝中兴 的部分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简要评述清政府开展的 王朝中兴 措施。(9分)

83.

(20分)古今中外的城市化进程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主义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 奉行天道 的原则。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美国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系,美国社会也出现一系列相应的变化。纽约、芝加哥等在20世纪初人口已超过百万,1910年一个委员会对纽约及其他城市情况作过调查,所有的房间中,三分之一的住着两个人,其余三分之二则住有3人以上;费城和圣路易斯其排水系统总长度仅相当于这两个城市街道总长度的一半多一点。而新奥尔良和莫比尔等城市依旧大部分靠露天排水沟排泄污水。各种族、民族以同质形式居住在特定的街区,彼此间以拼图形式存在。据有关资料,从1880年到1890年,全国犯罪率上升了80%,大部分案件都发生在城市。

——摘编自《美国城市化进程探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政府是城市化的主体,能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转移,同时可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建设资金。尤其是在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由28.2%上升到40%,年增长率达0.4%。

——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 开始消散 的主要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分)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

84.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越礼),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

材料三 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材料四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消费主要追求 三转一响 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以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成为集中的消费热点。新四件基本普及后,电话、空调、家用电脑又逐渐进入城镇居民家庭,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家庭。

——摘编自凤凰财经网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消费观念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8分)
(2)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消费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的变化。综观古今,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6分)

85.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8分)
比较上述两幅地图,提取两项有关古代工商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8分)

86.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43200

89

1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6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2分)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