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4.2020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5 浏览数:994

一、单选题

1.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1)西汉时期的《氾胜之书》记载: 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汉(  )

A.耦犁得到推广B.开始使用铁犁牛耕C.农业精耕细作D.普遍使用曲辕犁

2.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2)《调笑令》中说: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该诗描述的工具(  )

A.用于农田犁耕B.利用水力灌溉农田C.便于交通运输D.借助水力鼓风冶铁

3.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3)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材料中所反映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规模生产D.铁犁牛耕

4.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4)下图是2015年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发掘的西周的青铜器。这表明西周时期(  ) 

A.政府的官营手工业发达B.民营手工业有很大发展C.青铜器以生产工具为主D.中国开始掌握冶铜技术

5.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5)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发出上述言论的古代思想家,最有可能还提出(  )

A.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B.天下之物,莫不有理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D.道,未有外乎其心者

6.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6)1833年,广东佛山镇棉纺织业状况:织造各种布匹的工人有五万人,工作需要紧急时,工人就大量增加。他们大约在二千五百家织布工场中工作。材料反映了此时的佛山镇(  )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工场手工业获得较大发展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D.政府大力倡导发展工商业

7.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7)下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 

年份

中国当年报刊创刊总数

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

1895

7

3

1896

11

7

1897

49

45

A.中国近代化进程取得丰硕成果B.广大民众积极拥护维新派的主张C.实业救国的思潮一浪高过一浪D.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

8.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8)下面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一块浮雕,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序幕B.使几千年的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C.迫使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采取行动D.使红色政权广泛建立呈燎原之势

9.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9)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说: 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下列各项中,能够验证上述 经验 的是(  )

A.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北伐战争 红军长征 第一届全国人大C.南昌起义 遵义会议 三大战役D.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10.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10)下面为近代中国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一战争(  ) 

A.表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B.行动上实践了新三民主义思想理论C.成为敌后根据地抗战中的光辉典范D.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

11.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11)下面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的票证,它给我们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中国努力保障人民最低日常消费水平B.科技创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准C.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D.生产责任制使工业产品出现剩余

12.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1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当时中国大陆这样做的缘由除了加强两岸联系、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外,另一直接原因是(  )

A.全国拨乱反正的需要B.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的需要C.贯彻 一国两制 方针的需要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需要

13.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13)下面是我国当代的一幅漫画。对漫画主题相关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70年财政收入的源泉所在B.漫画反映的是我国改革的一次飞跃C.新中国前30年没有市场商品交易D.当前我国商品已全部由市场支配

14.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14)古代雅典人认为,抽签代表一种天意,一般公职人员几乎都是在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经由抽签选举产生,法庭的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均是抽签一次,且当庭有效。据此可推知(  )

A.小国寡民抽签更能体现公平和公正B.雅典民主政治限制了行政效率提高C.雅典公民素质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D.社会最下层人民也有当家做主机会

15.

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著作的内容还包括(  )
①肯定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要被社会主义取代。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16)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强制保险,其中工人所交的保险费用很少,只占每天工资的1.5%;1905年,德国实行高温工作限制,若超过28 ℃,每班工作不得超过6小时。这表明统一后的德国(  )

A.带有普鲁士专制传统B.君主立宪政体正在逐步建立C.具有其历史的进步性D.统治阶级极力维护自身利益

17.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17)“(他们)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认识到了人作为文明创造主体的伟大力量,对一些自古以来被设想为必然的、具有绝对价值的存在大胆地提出质疑,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西方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启蒙运动。 材料中的 第一次启蒙运动 (  )

A.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B.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C.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D.认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18.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18)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有其历史的渊源。下列各项中能成为形成不结盟运动可靠基础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亚非会议万隆精神C.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D.欧洲逐渐走向联合

19.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19)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一幅宣传画。画中的英法德等国国旗排成一个风车状,图中英文意思为: 无论在何种恶劣天气下,我们都会共同向前走。 该宣传画实际上反映了(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起步B.欧共体成立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西欧国家对外尽量 用一个声音说话 D.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形成

20.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20)下图是著名油画《星月夜》:天空中星星巨大而明亮,云彩随着星光曲成一团,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运用脱离现实的手法给人呈现出炫目的奇特景象。该画作者应是(  ) 

A.德拉克洛瓦B.莫奈C.凡·高D.毕加索

二、材料阅读

21.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21)古代社会的治国理政也涉及权力的分配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皇明祖训》

材料二 中国古代从周公的 以德配天 、孟子的 民贵君轻 主张,到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 君臣共治、地方分治 ,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三 我所说的五权并重并非我杜撰的,就是将三权再分弹劾及考试两权……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些御史都耿直得很,风骨凛然。

——孙中山建立民国时言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古代哪位政治家的话?这段材料中省略号省去的是什么?谈谈你对该材料中 彼此颉颃 的理解。(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唐朝中央权力机构的设置说明古代中国分权的特点和作用。(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倡导弹劾官(权)的心态与目的。 (4分)

22.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22)外交策略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1949年,毛泽东说:两大集团的冲突,是根本的冲突,两大集团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一边是社会主义,另一边是帝国主义,当今之世,非杨即墨,不是倒向苏联一边,便是倒向美国一边,绝无例外。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一边的,真正的援助只能向苏联一边去争取,而绝不能把目光投向帝国主义的一边。

——摘编自张素我《回忆父亲张治中》

材料二 1949年,张治中说:我坚决反对一面倒亲美,主张美苏并重,就是亲美也亲苏,不反苏也不反美,平时美苏并重,战时善意中立。结束战争恢复和平之后,就要开始生产建设的伟大工作,以中国之大,人口之众,建设不可能只靠自己,还得向外寻求援助。我认为,光靠苏联援助不够,还得向英、美等国去争取援助才行,光靠任何一国都是不行的!我们要和所有的国家做生意,尤其和发达的苏、美、英等国做生意,而不能像清朝时代那样闭关自守,一律排斥外来的东西。

——摘编自张素我《回忆父亲张治中》

材料三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编制的1978~2018年我国利用外资情况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之初几年内先后是以怎样的外交策略登上世界舞台的?(3分)
(2)概括并评述材料二中张治中的外交和经济主张。(4分)
(3)阅读材料三中的数据,用所学知识说明此阶段我国能大量利用外资的政策性因素及利用外资的作用。(5分)
(4)你认为制定对外政治与经济策略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3.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23)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嬗变总萦绕着一根线。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引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材

材料二 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使得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形成。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史大事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当时在世界上处于何种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一地位出现的主要因素及其具体表现。(4分)
(2)解读上述材料,找出它们的共同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80字左右)(9分)

四、材料阅读

24.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如下有老耄守旧之大臣,屡经严责而不恤,上有揽权猜忌之西后,一切请命而不行。故皇上康先生之所欲改革者,百分未得其一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改革就是新与旧的斗争,新的代替不了旧的,则必然是旧的扼杀掉新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除旧比布新还要难,因为除旧就意味着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夺掉和旧体制相联系的那一部分人的饭碗,必然引起大的社会动荡。

——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材料三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改良主义是一条行不通的道路,是一条失败的道路。……改良主义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

——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2年)

材料四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戊戌变法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5分)
(2)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分别有什么明显缺陷?我们从中应得到什么认识?(5分)

25.

(2019·江苏 百校大联考 高三第三次测试·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护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 一般革命 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尤里·布尔金(20世纪末期俄罗斯政论家)把列宁分为1917年十月革命和内战时期的列宁、1921年前后的列宁、1923年初的列宁这 三个列宁 。布尔金说第一个列宁是 独裁者 暴君 ,根本不重视法律;第二个列宁放弃了暴力,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事实上列宁( 第二个列宁 )这一变革的性质不是单一国家的,而是具有国际性的,这一点得到中国最新经验的证实。

——摘编自【俄】格·库斯托夫《尤里·布尔金宝贵的自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列宁的观点及当时苏俄的国内政策。(5分)
(2)材料二的作者对 尤里·布尔金 的观点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待 第二个列宁 的?(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