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5.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5 浏览数:348

一、单选题

1.

墨子在《尚同》中认为: 天子三公既已立矣,以为天下博大,山林远土之民,不可得而一也,是故靡分天下,设以为万诸侯国君,使从事乎一同其国之义。 由此可知(  )

A.三公九卿制是分封制设立的前提B.地域因素影响了制度的设立C.诸侯国君承担统一民俗民风重任D.分封制消弭了诸侯国的差异

2.

韩国磐先生在研究三省六部制度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吏部演变稳定从未发生变化B.户部与兵部的演变过程完全吻合C.礼部演变由单一到分散繁杂D.隋唐六部制与前朝存在承继关系

3.

有学者认为:八股文作为功令文字对于广大读书人而言,就是对其思想的一种无形的控制,影响是全面的。从实际效果而言,以此跃龙门进入举人、进士行列者,大部分并非庸才。对这一选官制度理解有误的是(  )

A.便于控制读书人思想B.基本满足社会需求C.能够选拔出才智之士D.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4.

明朝陈子龙《明经世文编》记载了唐枢论述 倭患 根源的一段言论: 中国与夷各擅生产,故贸易难绝。利之所在,人必趋之。本朝立法,许其贡而禁其市,夫贡必持货,与市兼行。盖非所以绝之。 此论述可以佐证当时(  )

A.中外贸易空前繁荣B.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C.海禁政策全面瓦解D.禁止外商来华进行贸易

5.

江南制造总局总办赵滨彦对企业的官僚习气大加挞伐: 相沿成法,牢不可破,一议更章,群起争执,不曰向来如是,即曰新法不可行。 其意在批评经营者(  )

A.结党营私,裙带风行B.纪律涣散,不堪重任C.抱残守缺,不思进取D.假公济私,中饱私囊

6.

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极大地改变了革命的特征与方式。孙中山不必再只在社会边缘人中开展工作……他能从归国学生、不满现状的文人与进步军官中寻找到支持,而传统上这些人是中国的领导群体。材料表明,同盟会的成立(  )

A.革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展B.汇聚了全部革命力量C.革命活动摆脱了边缘群体D.提供统一的中央组织

7.

有学者认为,国民党控制着整个国家机器,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这说明(  )

A.中共的导向作用是抗战胜利之源B.国共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主体力量C.国民政府的抗战起着决定性作用D.国际社会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8.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棉纱、棉布进口量统计表。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1890年代

1900年代

1910年代

棉纱千担

1081

1488

2282

棉布千匹

16561

15964

17013

A.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B.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外国棉纺织品物美价廉

9.

建国初期,《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 代表们走进了会场……他们很多人自己也曾经受尽苦难,直到解放的一天,他们从来也跨不进任何一个衙门的门槛,除非是被捆绑着双手,可是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此次会议的召开表明当时(  )

A.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B.民族区域自治初步确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依法治国 方略确立

10.

下图是我国 一五 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各行业均衡协调发展B.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业C.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11.

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0—209)》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

A.一国两制 成共识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C.九二共识 已达成D.两岸 三通 已实现

12.

乔治·威尔斯在《极简世界史》中写道: 这位有着高深思想和充沛精力的统治者,立志要把雅典,这个被波斯人践踏的城市从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如今,那些让雅典人深感骄傲自豪的废墟,就是那时伟大工程遗留的痕迹。 这里的 统治者 (  )

A.实行改革以抵御波斯侵略B.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发放津贴以保证公民参政D.颁布陶片放逐法防止专制

13.

1500年以来世界文明交流进程加快,从下图中获取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A.白银的流向B.物种的交换C.美洲的开发D.欧洲的扩张

14.

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市场的扩大会导致生产的专业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这里省略的内容是(  )

A.民主政治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世界工厂

15.

漫画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评议的艺术。仔细观察右侧漫画信息,它意在说明(  ) 

A.邦联制下美国政治窘境B.联邦宪法导致弊端丛生C.分权制衡影响政府决策D.三权分立破坏政治民主

16.

《共产党宣言》指出, 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充分体现了(  )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B.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C.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D.社会主义革命的依据

17.

失业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失业率也会产生相应变化。下图是美国失业率变化图,它可以用来研究当时(  ) 

A.运用新的经济理论,减少国家干预B.垄断资本发展壮大,控制国家政权C.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D.经济状况走向好转,政府权力扩大

18.

广大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和政权难以相结合,从而不可能形成经济民主;而经济民主又是政治民主的基础,在这种条件下,就不可能发挥广大劳动群众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负责精神。 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A.英国 混合经济 B.苏俄新经济政策C.美国 知识经济 D.苏联斯大林模式

19.

克林顿总统在阐释美国的外交目标时说: 在新的危险与机会交替的时代里,我们最大的目标必须是扩大、强化全世界以市场为基础的民主社会。冷战期间,我们寻求遏制威胁,以保存自由体制。现在,我们寻求扩大生存在自由体制下的国家圈。 这一外交目标的本质意图是(  )

A.寻求国际合作B.促进经济全球化C.谋求主导地位D.推动政治多极化

20.

某班同学围绕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展开研究性学习,设计了如下示意图。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市场体制B.分配机制C.产业结构D.经济模式

二、材料阅读

21.

唐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展现出一种新的城市面貌。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北宋首都汴京最繁荣的商业街是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带等。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金银交易的发达和交子、会子等纸币的发达,正是北宋金融事业发达的标志。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正在汴河北岸,交通便利,因而形成很大的交易市场。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晚唐以来商业中心的兴起至两宋而大盛,更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城市发展的新起点,即商业镇的出现。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当发展至一定规模时,政府便赋予它们新的城市行政身份。不少镇是在大型商贸城市周边出现的,如在开封府便有31个镇,河南府有22个镇,大名府有20个镇,成都府有19个镇。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汴京城市发展繁荣的表现。(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商业市镇发展的特点。(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22.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平壤是朝鲜北部最重要的战略据点,控制平壤,也就控制了朝鲜大局。然而遗憾的是,清军官兵缺乏纪律性,太过腐败,指挥系统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坐镇后方指挥的李鸿章对前方情形缺乏真切了解,战况报送信息渠道单一,于是畏缩怯战、屡战屡败的叶志超竟然胆敢谎报战功。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匆忙下旨予以表彰,重金奖励,更任命他为平壤各军总统。这是甲午战争中一个巨大的笑话,由此也不难理解清军为什么失败。

——摘编自马勇《觉醒》

材料二 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北全境;德国首开在中国强占租借地、修筑铁路、开矿的特权的恶例;英国强租威海卫和九龙半岛;法国强租广州湾;美国则提出了 门户开放 政策。

——黄凤志《中国外交史(1840—1949)》

材料三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 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 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

——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平壤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 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3.

不停顿的社会变动和巨大的社会进步,是1978年以来中国历史的显著特点。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大包干 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农村土地的两权分离,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既能保证国家的税收、征购和集体提留任务的完成,又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王郁昭《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大包干联产承包制产生与发展的问题》

材料二 政府给经济输入活力的方法是放松国家对大中型企业的控制。公有制不一定等于国家的直接控制: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两个不同的功能。中国领导人感到,在国家支配的框架内,企业应该被赋予足够的自主权,在供应、销售、资本利用、聘用和解雇、薪水、工资、资金,以及制成品价格等方面自己做决定。企业应具有法人地位,自负盈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1600—2000)》

材料三 作为一个外国学者,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的专著《别误读中国经济》向外国读者全面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用铁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奇迹。

——何自力《解读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对<别误读中国经济>的评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国企改革的相同之处。(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为例,以 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 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四、材料阅读

24.

近代晚期以来,英国议会下院与内阁之间的权力博弈不断,引发了人们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近代晚期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和议会至上原则的相对性失落……既是为了克服中央政府长期存在的部门不健全的弱点,扩大国家机器的职能范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取决于明显的主观因素。对于英国统治阶级来说,政府工作效率关系到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这比任何抽象的宪法原则更重要。为了实现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统治阶级宁愿让首相和内阁掌握国家主要权力,占据政治中心。

——阎照祥《论近代晚期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

材料二 2019年下半年以来,英国下议院与内阁之间围绕 脱欧 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引燃了英国宪政危机。

723

鲍里斯·约翰逊当选新任保守党领导人,成为英国新任内阁首相

828

约翰逊提请女王同意议会自9101014日休会。本次超长的休会时间使英国政坛和舆论界普遍认为:首相在试图剥夺议会在脱欧问题上的发言权,有独裁倾向,是在向议会民主发起挑战。

94

阻止无协议脱欧的法案在英国议会下院通过。约翰逊随即提议解散议会,在1015日提前举行大选。英国议会否决了约翰逊提出的提前大选的动议。

910

约翰逊再次提议解散议会,议会再次否决了约翰逊提出的提前大选的动议。

924

英国最高法院裁定,首相约翰逊要求议会休会5周以阻止议会履行职责的做法违法。

925

当地时间1130议会复会。

——据新华网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18世纪推动英国 议会至上原则 逐步确立的重大事件。据材料一,分析近代晚期 内阁权力扩张 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此次危机的表现,指出议会下院与内阁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代议制民主的认识。(2分)

25.

冷战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对民族国家产生很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民族国家在申请加入或想得到援助时,就不得不接受其苛刻的条件。面对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当前新的有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生。
材料二 全球经济一体化把世界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必然使跨越国界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全球性问题不是某一国家所能单独应付、处置和解决的,而必须要依靠全球性的努力。各主权国家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协调政策立场,采取共同对策,才能取得共同繁荣和发展。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中,为了保障经济的良性运行和有效地调解国际经济冲突,各国的经济活动必须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和惯例行动,于是各国在自愿基础上自主地让渡和限制部分主权成为必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戴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析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民族国家面临的问题及表现。(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应对 全球性问题 的主要观点及举措。(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给民族国家的启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