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版】(试题14)〖2014名题分解〗

适用年级:不限年级 试卷类型:不限类型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14年 题数:33 浏览数:90

一、单选题

1.

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 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B.美国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2.

以下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1950

1956

1960

1966

1970

1971

10

24

34

47

51

76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B.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C.投支持票的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D.直接推动了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3.

下图为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封面主题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此期《时代》周刊封面主题的背景是(  )

A.20世纪70年代,中国加入了不结盟运动B.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1971年,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周恩来访美D.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4.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 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霸维和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C.文革 极左 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5.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等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在当时的突出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B.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C.有利于推动了中美、中苏关系的改善D.顺应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

6.

基辛格,见证中美外交风云的 活化石 ,他在其著作《论中国》中指出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 对全球的稳定与和平至关重要 ,如果两国之间进入冷战状态。 将阻止太平洋两岸一代人的进步 。下列有利于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事件是(  )

A.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B.朝鲜战争的爆发
C.美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 双重代表权案 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7.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 这段文字出现在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美国(  )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B.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C.继续阻止中国返回联合国D.准备调整对华政策

8.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 无知 好战 狡诈 危险 ;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 勤劳 智慧 灵巧 善于进取 讲求实际 。促使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国科技领先,民主制度日益完善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国力增强

9.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 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美国对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10.

下面是1969年和1972年中国外交情况表,其表明中国(  )

1969

1972

接待外国政府代表团的数量

12

48

新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

1

24

A.重点建立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政治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经济政治合作D.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格局

11.

下图分别是拍摄于1972年的两张历史照片。这组照片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A.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B.中国正在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C.中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世界政治进入 一超多强 的新阶段

12.

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④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策略体现了政策性和原则性的灵活结合。为适应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中国政府进行的外交活动是(  )

A.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B.参加日内瓦会议C.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D.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4.

1991—1993年,全世界共有23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其中22个国家集中分布在两个大洲。这两个大洲是(  )

A.亚洲、非洲B.欧洲、美洲C.非洲、美洲D.亚洲、欧洲

15.

据统计,我国自2009年起已连续4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2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29亿美元,同比增长70%。此外,非洲已是我国海外能源资源的重要供应地、我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中非关系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在外交上(  )

A.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B.积极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多边外交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重视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16.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 等距离 。这说明(  )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17.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 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 材料中 另一种温和的选择 主要指(  )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18.

邓小平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后提出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A.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B.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
C.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D.第三世界国家期望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事业

19.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八十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这一转变(  )

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B.表明中国对两方价值观念的完全认同C.体现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D.标志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

20.

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国际组织

宗旨

A

上海合作组织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B

世界贸易组织

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C

华沙条约组织

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D

欧洲共同体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

21.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世纪之交,世界格局呈现新旧更替现象,政治经济新现象层出不穷,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下列政治经济新现象表述错误的是(  )

A.欧洲联盟——欧洲政治经济一体的新阶段B.世贸组织——全球有序自由贸的新时期
C.港澳回归——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的新范例D.上海合作组织——以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22.

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这主要是因为(  )
①从政治上看,周边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
②从经济上看,周边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
③从军事上看,周边国家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有着共同的军事需求;
④从安全上看,周边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3.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目前,中国在多边、周边、区域合作等方面,取得成就最大并发挥主导作用的是(  )

A.亚太经合组织B.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上海合作组织D.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24.

从2004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在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成功制止了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从2002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反恐演习。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

A.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治组织B.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C.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D.体现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二、材料阅读

25.

餐饮的变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卷十三》

中世纪的西方人会因为吃了额外的羊排或第二碗米饭而惊醒、而悔恨……因为 贪吃 乃反上帝的罪行。

——易大经《贪吃文化与美食文化》

材料二 下表是一位英国御厨为国王开出的 圣诞节布丁 的配方(部分)

原料配方

产地

1 无籽葡萄

澳大利亚

1 带籽葡萄干

南非

1 红糖

西印度群岛

1把布丁香料

印度

6盎司苹果泥

加拿大

8盎司面粉

英国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帝国》

材料三 在口粮和副食品极为缺乏的情况下, 1960年8月,(我国)政府号召各地以玉米和小麦根粉、玉米杆粉、橡子面粉、叶蛋白、人造肉精等各种代食品补充口粮的不足,克服困难,渡过灾荒。

——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美国中餐馆数量统计柱状图(节选)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试题10)〖2014名题分解〗
(注: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在美中餐馆数量超过麦当劳等3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

——摘编自刘海铭《美国华人餐饮及其文化认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熹与中世纪西方人关于饮食方面有何共同认识?(2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列举推动该趋势形成发展的历史因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材料三所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
(4)材料四中,1949—1959年在美国的中餐馆数量较少,为什么?2006年中餐馆在美国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又有哪些?(6分)

2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个主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 西班牙胡椒 。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三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 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材料五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13、14世纪世界贸易商品的主要流向,(2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4分)
(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的 旧工业 指什么?(2分)在此时的世界贸易中,中国居何种地位? (2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思考中国工业与世界经济是怎样一种关系? (4分)
(4)材料五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2分)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4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周恩来说: 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 和平相处 的提法,……他表示: 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 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 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标志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有了怎样的新发展。(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精髓。(2分)

28.

近代美国历史学家马汉指出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统治了世界 。近代以来,为争夺世界海洋资源和权益,世界各国斗争异常激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 后,英国皇家海军就称霸世界海洋。此后英国更加积极利用海洋进行殖民扩张,扩大对外贸易。1649年克伦威尔当政时制定的战略就是控制海洋,他狂热地从事大规模的海军建设,在共和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建造的军舰比整个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所建造的还要多,1652年秋决定建造的军舰便有30艘。在军事准备有头绪之后,英国便先后对西北欧几个殖民强国荷兰、法国发起了激烈的争夺战……到1763 年,英国已成为强大殖民帝国 日不落帝国

——中学历史教学网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巨大的工业实力使美国海军的实力空前强大,英国海军让位给美国海军。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有各种舰艇10759艘,总吨位1382 万吨,拥有欧亚等洲众多海外基地,美国海军纵横世界各地,武力威胁和干涉各国内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霸主。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 近年来菲律宾、越南等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南海局势日趋紧张。为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一方面我国坚持 主权在我,合作开发 的原则主张,强调 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另一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有力措施:中国与东盟共签《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在联合国、中美峰会、东盟10+3会议等重要国际场合宣示南海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2012年管辖中沙、西沙、南沙群岛及周边海域的三沙市正式成立;中国海监渔政船编队在南海中国主张海域进行定期巡航并为前往南海开展捕捞生产活动的中国渔船护航;中国军队也已在自己管辖海域内建立常态化的战备巡航制度,捍卫主权和权益。

——《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 日不落帝国 对其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主要因素。(4分)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处理海洋主权和权益纠纷的方式与近代西方国家有何根本不同?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维护海洋主权和权益的主要措施。(6分)

29.

阅读下列有关中日关系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賠款。这等于日本4年 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 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 军和相关的項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 没有贏家 ,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中提及 民族凝聚力 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 凝聚力 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6 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当时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 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6分)

3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美苏对峙主要事件简表

美国

苏联

19473月,美国国务卿杜鲁门提出反苏反共的政策

1947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8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援助欧洲的计划

19491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立了经济互组委员会

1949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949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成立

1949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材料二 美、日、西欧等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版】(试题14)〖2014名题分解〗

                                                                            1950—1951                              1970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篷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 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 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 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 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苏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4分)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3)在当前世界格局新旧交替的变动中,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请举例说明。(4分)

31.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试题10)〖2014名题分解〗
1949—197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在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时直言不讳地表示: 我知道,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

——王福春《冷战时期的西方外交思想》

材料三 50年前,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创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已经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今天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事实也证明,任何超越国家主权平等和不尊重他国意愿的做法,难以真正实现人权、自由和民主的理念,相反还可能造成局势的动荡。因此,五项原则的传承、发扬,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蔡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56、1965年出现中外建交热潮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角度概括20世纪70年代 新的形势 。(3分)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够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依据材料三,结合当前的国际局势,分析五项原则今天所面临的 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2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 挑战——应战 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据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 永久性变化 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 周期性变化 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1)阅读材料一,用 挑战——应战 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6分)
(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和政治发生的变化。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 永久性变化 的要素?(10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哪些趋势与特点?中国是如何应对的?(8分)

33.

大国关系影响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变化促进大国关系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

材料二 双方声明:

——中关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缔结该条约的原因。(6分)
(2)归纳材料一、二的双方国家在合作目的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合作方式的不同之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