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1.2020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9 浏览数:701

一、单选题

1.

夏朝、商朝的神始终不脱宗族神、部落神的性格,而西周却出现了一个超越部族范围的至高天神权威,甚至周王也必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天命观树立了君主权威B.礼乐制加强了中央权力C.宗法制维系了等级秩序D.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

2.

我国在西周时期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是由与那时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决定的。那时的经济形态和生产组织形式已是农业国家 村社主义 的成熟形态。能体现材料中 村社主义 的内涵是(  )

A.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B.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C.为田开阡陌封疆 D.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3.

孔子开创的儒学是一个集政治、文化、社会伦理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庞大的思想体系,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然而董仲舒的新儒学将思想统一于儒家,不能展开自由平等的争鸣。由此可见(  )

A.儒家思想的理想化B.儒学内容的思辨化C.儒学变为政治奴婢D.儒学利于士人发展

4.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其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材料表明秦朝的御史大夫(  )

A.建议分封诸侯B.参与政治决策C.执掌监察大权D.有效制约皇权

5.

唐代李白的诗显示出超凡的创造力、博大雄伟的气魄,代表着自由与解放。唐太宗对南朝书法的风气表示不满,认为其 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 。由此可见(  )

A.时代变迁影响艺术评判尺度B.唐代诗歌书法艺术成就突显C.性格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认知D.艺术风格是社会时代的产物

6.

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使分理行政、军政、财政,原则上各自行使独立职权。中书门下是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机构。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太祖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是宰相之辅佐。这反映出宋代中央官制(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抑制了宰相行政办事权C.分化了中央的军政财权D.加强了专制主义皇权

7.

明代中期太仓州所属嘉定县外冈镇, 土瘠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食……每夜静,机抒之声,达于户外 如此,城中居民亦然。这反映出(  )

A.江南商业发展小农经济的衰退B.城乡商业发展农村市镇的兴起C.商业发展家庭区域性分工明显D.家庭手工业品顺应市场的需要

8.

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中原地区的人口逐渐向边疆扩散,形成移民高潮,如下表,此时移民是由于(  ) 

东北地区

300万增至1

内蒙古

100万增至350

新疆北部

从数10万增至200余万

云贵山区

500万增至l600

台湾

从数10万增至250

A.人口激增以缓解经济压力B.政府建构统一的政治认同C.清代疆域版图不断扩大D.政治清明稳固国土版图

9.

公园是近代城市化兴起中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场所。(上海)外滩公园建成以后,禁止华人入内。经华人绅商出面交涉、抗争,工部局不得已于1890年新建一新公园,专供中国人使用,亦称华人公园。材料表明近代上海(  )

A.反侵略斗争取得了初步成果B.政府支持与洋人斗争C.城市建设开始接受西方文明D.社会生活半殖民地化

10.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显著的特征是赋予参议院广泛的权力,利用立法权束缚行政权。第33条规定 临时大总统有任命文武官员的权力,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 。上述条文(  )

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B.灵活运用了民主自由原则C.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D.通过权力制约以维护共和

11.

1923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在上海收到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指出国民党过去在反封建斗争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必要性。由此可推知(  )

A.国共合作中出现右倾现象B.党中央迷信盲从共产国际C.建立新三民主义的必要性D.批评了三大政策的方向性

12.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下午,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表示此事件应该由日本方面负责, 中方挑衅 之说,乃是日本方面借此为武力占领中国城池的口实。21日,施肇基正式要求国联对日军占领满洲一事予以禁止。这说明(  )

A.国联是反法西斯的国际组织B.事变的非正义性遭到质疑C.中国近代外交理念逐步成熟D.中国的正义要求不被重视

13.

在大革命失败后至1928年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除上述几次起义外,还有一些以夺取城市为目标或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贸然发动的起义,先后遭到失败;有一些在起义以后,适时地将起义武装转向农村,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公开割据或秘密割据。这说明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基于(  )

A.科学理论的指导B.实践经验的积累C.社会现实的分析D.游击战争的需要

14.

有观点认为, 淞沪之攻防战损害过重,非中国可能负担,南京应早放弃,而不应该作装饰门面之防守,此等错误日后为政敌用以攻击蒋介石之口实 。比如史迪威及李宗仁均以此为过失,作为蒋介石不知兵之明证。这段材料说明(  )

A.根据当时形式,国民政府不应进行淞沪防守B.国民政府淞沪防守是为了 装点门面
C.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在于蒋介石不会用兵D.一些人没能从抗战全局认识淞沪会战的意义

15.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的完成情况表。

原煤

机床

棉布

1957年产量

535万吨

131亿吨

193亿度

28万台

506亿尺

1952年相比

增长近3

增长98596%

增长1644%

增长7

增长3296%

该数据表明我国(  )

A.主要依靠苏联援助B.工业化 战略成效显著C.国民经济全面恢复D.一五 计划超额完成

16.

下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央高层出国考察的形势图,此图反映了我国(  ) 

A.外交原则逐步发生变化B.与东欧国家的交流逐年增多C.为政策转型做了充分的准备D.已开始与西方国家建交

17.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在按照社会道德准则选择的基础上,更应尊重道德选择中的个人意志自由。……行为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德行和恶行都出于人的目的。亚里士多德(  )

A.认为凡是关于手段的行为必定受到道德约束B.实质上否定道德主张自由意志
C.主张的自由意志实质是德性自愿D.主张和传统儒家思想的 性本善 内涵相同

18.

古罗马西塞罗的法学思想被后世誉为罗马法的精神。他指出: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实在法)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表明罗马法的精神基本特点是(  )

A.符合自然理性原则的人文性B.高于一切民族永恒的适用性C.突破时间地域界限的普遍性D.依据法律至上判断的确定性

19.

16世纪70年代,马丁·弗罗比歇爵士从北美巴芬岛带回一种黑色而又闪闪发光的石头,立刻在国内掀起一股黄金热,英国国民都无比坚信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谬论。当时伦敦甚至还成立了一个中国股份公司,准备开发弗罗比歇发现的 金矿 。这反映了英国(  )

A.最早开辟了新航路B.要同中国共建公司C.实行重商主义政策D.经济利益驱使扩张

20.

英国农业经营体制较早地走上了资本主义大农业的道路。而在法国,由于小农经济长期存在,造成了土地占有与经营的分散,更造成了农民的贫困和国内市场的狭小。材料意在强调(  )

A.土地制度的模式影响近代化的进程B.英法两国近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不同C.圈地运动推动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D.相比英国而言法国大革命更为彻底

21.

有老师上课很形象地指出,英国《权利法案》是 穿旧鞋走新路 ,而德意志《1871年宪法》则是 穿新鞋走老路 ;有爱动脑筋的同学提出这两国都走的是 新路 。老师赞许地说 有道理 。这个同学所说的 新路 指的是(  )

A.君主立宪之路B.议会至上之路C.民权至上之路D.近代化之路

22.

美国在1930年代面对极权主义挑战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踌躇不决,至今还使很多美国人耿耿于怀,这种认识也加深了美国人的担心。自由世界在战争爆发之前没有对挑衅作出迅速的回应,这次他们绝对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该材料意在(  )

A.对二战爆发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B.指出二战后美国国际政策的大体方向C.针对二战后联合起来的欧洲D.提醒美国政府应该居安思危

23.

下表是苏联在两个时期的农业生产的年平均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表格数据说明(  ) 

粮食

肉类

奶类

19511955年间

3850

570

3790

19611965年间

13030

930

6470

年平均增长率%

50

60

70

A.克服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B.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C.重视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D.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24.

某学者这样评论一种文艺流派: 他们厌弃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他们一般对工业化持反对态度,向往自然,把自然看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 该文艺流派(  )

A.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追求B.引领了19世纪前期的文艺潮流C.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D.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已成为家庭副业,家家户户从事纺纱,正德《松江府志》记有: 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绵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在制造织布的器具上,江南出现了专业化生产的作坊,布机以青浦黄渡徐氏最为有名,在专业化生产的引领下,江南地区出售纺织工具的店铺也随之发展起来,……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除了满足当地人穿着外,大部分的棉布纷纷运往各地。据吴承明先生统计:江南棉布产量明代约1500—2000万匹,到1840年增加到4500万匹,占当时棉布总量的14.3%。

——摘编自黄康健《明清江南棉纺织业技术的理论化》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印度以其精美的棉织品横扫了整个世界市场,为了保护本国的纺织工业,英国政府一方面禁止在本国内销售印度棉布,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本国商人向印度学习,建立自己的棉织业与印染业。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棉纺织业成为英国纺织业当中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部门。1785—1850年英国棉织品产量从4000万码骤增到20亿码,提高了大约350倍。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纺织业发展对中英两国的不同影响。(8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近代启蒙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是在民族存亡的压力下有识之士为国家寻找出路而选择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启蒙知识分子在启蒙者和救赎者的双重角色中,所追求的现代理念和现代制度,以及现代文明,最终在 救人 救国 的双重诉求中走向 救国 这是中国近代启蒙和现代化的独特之处。救亡的目的性导致启蒙思想没有成为启蒙者的政治信念,没有内化为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理论精神,而是使之服从于救国的政治情怀,把它用作达到外在治国平天下政治目标的工具。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提出自己对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看法,并予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初期,晚清政府进行了第一次改革——洋务运动,洋务教育也随之兴起。1866年奕 提出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规定 招取满汉举人及恩、拔、岁、副、优贡,……年在二十以外者,……并准令前项正途出身五品以下满汉京外各官……愿入馆学习者,……一体与考。 原来读儒家经典的科举人员入洋务学堂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接受洋教习的传授。在1887年,江南御使陈璜莹上奏建议将数学科列为科举考试科目,明习算学人员可以量予科甲出身。清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第一次将 西学 中学 同考。

——摘编自李璐《中国近代三次教育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教育兴起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教育发展的影响。(9分)

2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交战双方都把精力集中在战争方面,但事与愿违,战争开始不到半年,双方均感到经济力量不支。1915年英军每门大炮只能有四至十发炮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交战各国政府不得不将大批工业企业转入军工生产,造成了交战国国内消费品生产的严重不足,国内市场开始萧条冷落。欧洲各国仅能生产出的商品在国际上失去了竞争力,整个欧洲市场出现了 真空 。这些为美国商品渗入欧洲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通过战时贸易,美国垄断集团获得了极大的经济利益。据统计,1913年出口额为25亿美元,三年后增加为55亿美元。

——摘编自李娟《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奉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对欧洲交战国经济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一战初期实行 中立 政策的原因。(9分)

2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永乐十五年(1417)十二月,郑和奉命护送前来朝贡的各国使者回国,并携有赠送各国国君的礼品,作第五次远航。这时的明朝,威震海外,它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发展起来,互市通商者,络绎不绝。明朝赠予和交换物品大多为丝绸、珠宝、瓷器等,换回大量的琥珀、珊瑚、珍珠、玛瑙、药材等,多数是供朝廷享用的奢侈品。十七年(1419)七月前来朝贡者中,有诸国的王子、王叔或王弟,所献礼品也为各国珍奇异兽,如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麒麟、长角马哈兽、千里骆驼、驼鸡、麋里羔兽等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