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0.2020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7 浏览数:856

一、单选题

1.

青铜器何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其底部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祭祀武王等事件。其中 宅兹中国 是目前已知 中国 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据此可知(  )

A.中国 最早的地理位置可能在洛阳一带B.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流域下游地区
C.中国 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民族概念D.青铜器何尊铭文是完全可信的第一手史料

2.

《汉书·诸侯王表》载:诸侯王过限曰附益。汉武帝时,实行了 附益法 ,严禁官僚为诸侯王聚敛财富;严禁封国官吏与诸侯王串通一气,结党营私。朝廷这些规定(  )

A.建立了西汉国家法律体系B.解决了王国割据问题C.有利于国家政令法规推行D.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

3.

《宋史》载:宰相薛居正之子薛惟吉之嫠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相求娶,后为张齐贤所得。这反映出,在北宋(  )

A.封建等级秩序遭到破坏B.男尊女卑的观念发生改变C.理学倡导个性自由发展D.婚姻观受到商品经济影响

4.

1704年,教皇发布了禁止中国教徒用 天主 称呼上帝等七条禁约;康熙皇帝看到禁约后说:“……彼此乱言者,莫过如此。此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 这表明(  )

A.教皇违背了宗教改革精神B.认知差异阻碍了东西方文明交流C.清朝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D.西方国家蓄意干预中国信仰自由

5.

据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规定:每年清政府可选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但国人听说西方野蛮人会把留学幼童剥皮,再把狗皮贴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结果,仅有30个名额的首批留学任务竟然没有完成。这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B.美国改变了对华侵略立场C.清政府比较注重人才培养D.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必然性

6.

武昌起义前后,清朝地方督抚出身统计表

项目      类别

正途进士、举人等

异途监生、行伍等

新途新式学生

武昌起义前在职督抚

792%

208%

0

武昌起义后新任督抚

422%

315%

263%

表1 
据表1,清朝地方督抚出身的变化(  )

A.说明科举制出现重大变革B.极大地刺激了资产阶级参政热情C.有利于地方军阀控制政局D.是当局政府面对危机的应急反应

7.

1947年6月,在朱德总司令的亲切关怀指挥下,利用平山县沕沕水百米落差的水流建设了我党我军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该站承担起周围兵工厂所需电力能源和党中央驻地西柏坡用电供应任务。据此推知,沕沕水电站的建设(  )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B.为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提供了后勤保障C.解决了工业建设的问题D.标志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开端

8.

1957年,苏联同意全面援助中国的原子弹研制。但据老同志回忆,苏联部分专家在关键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心细如发,不但对于邓稼先等中国专家的问题历来沉默是金,而且每当有甲种分离膜脱落,一定要用磁铁一点点将周边地面扫一遍,保证全部回收。这反映出(  )

A.中苏关系改善推动合作B.一五 计划为核弹研制奠定技术基础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D.苏联专家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相当强

9.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 公平 正义 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这说明(  )

A.公平正义是罗马统治者的出发点B.罗马法基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了调整C.法律的制定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D.公民法的制定适应了新的经济发展需要

10.

1938年,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美国走出经济大危机的阴影B.美国采用了生物转基因的技术C.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苏联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11.

英法两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1850—1900年)

国家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英国

575

64

70

81

90

100

法国

595

63

69

745

895

100

表2 
据表2可知,在19世纪中后期 (  )

A.英法两国工人的生活水平同步提升B.英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法国C.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得到了缓和D.西欧福利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12.

2014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工业博览会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厂商参展。中国以近600家参展商的规模成为东道主德国以外的最大参展国。在展会中 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人们认为,绿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B.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C.第三次工业革命完成D.工业发展的日新月异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东京居民的身份与职业复杂,人口流动尤为频繁,朝廷非常重视京城治安。东京城治安区域由内向外划分为皇城、里城和外城,各有专人把守、巡检。京城治安管理有行政系统、厢坊系统、军训系统和巡检系统。宋朝先后推出《窃盗律》、《宋刑统》及很多临时性法规。在审理刑狱中,一批开封知府能公允断案。仁宗嘉佑年间,包拯任开封知府,严于执法,疾恶如仇,同时对东京囚犯用刑慎重,甚至宽恕赦免。

——摘编自杨瑞军《北宋东京治安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广州治安混乱,市民深受其害。随着军人犯罪案件增多,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制定了防范和整治措施。1924年夏,国民党广州特别党部组办的暑假工人讲习学校刊登广告, 讲授 主权宪法、公民常识 等内容。广州市公安局建立报警电话,如遇突发事件,巡察长官可用电话迅速报告本部。广州卫戍司令部1925年10月27日成立武装汽车巡查队,出巡市面维持治安。《两广惩办盗匪(暂行)》修正条例第三条对判处死刑的行为增加到十九项。军警巡逻如发现抢劫,可当场枪决抢匪。广州新市制确立后,出现了缉捕盗匪、打击犯罪的专职警察。经当局整治,广州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摘编自雷绍宇《近代广州城市治安管理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东京治安管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东京治安管理的因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广州治安管理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当前城市治安管理的认识。(11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为《共产党宣言》在近代中国传播或出版情况。

时间

人物

报纸刊物或出版社

内容或发行情况

1899

传教士李提摩太、蔡尔康

《万国公报》

引用宣言一段话。

1905

宋教仁、廖仲恺

《民报》

部分译介宣言。

1912

同盟会会员

《民生日报》连载

全译宣言的第一部分。

1919

李大钊、陈独秀

《每周评论》名著

专栏

用白话文摘译宣言片段。

1919

李大钊

《新青年》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摘译宣言

中重要论述。

1919

北大学生李泽彰

《国民》

刊载宣言第一章,其余部分因故

未发。

1920

陈望道

上海社会主义研

究社

全文翻译宣言,至1926年重印达

17版,三易书名,四改译者。

1930

中国共产党员

华岗

上海中外社会科

学研究社

全文翻译、英汉对照形式。

1938

成仿吾、徐冰

延安解放社

解放区第一个全译本,以德文版

基础翻译。后又在武汉、上海、

香港出版。

1943

博古

延安解放社

在俄文版的基础上对成仿吾、徐冰

版本进行校译。被列为中央高级干

部必读书。翻印本达几十种,发

行量几百万。

——摘编自张亮、乔茂林《<共产党宣言>传播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漕运是通过水路把物资送达京师或其他战略重地的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长安地处关中,粮食不足需要南粮北调,而安史之乱又使得 漕运路绝 。德宗时,刘晏进行漕运改革,把整个水运道划分为南水(长江、运河、淮河)、汴河、黄河、渭水四段,交接处筑仓,并把三门峡一段陆运也改为水运,从而实现南方粮食经达长安的全程水运。为减少装卸过程中损耗,刘晏改以往散装为袋装,即使翻船落水也可打捞,保证物资从扬州安整运抵长安。自秦汉以来,漕工都是无偿服役,刘晏吸取教训,使用国家专卖食盐所得的钱雇佣漕工,使得漕运的劳动力得到保证。经过改革,关中地区粮食得到及时足量供给。

——摘编自《新唐书·刘晏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晏漕运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刘晏漕运改革的意义。(9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5年,中国拟派遣劳工,以代替士兵参加欧战。这既是权宜之计,也是出于战略考虑。同年夏天,法国政府意识到它的人力资源可能很快就将耗尽,因此立刻接受中国提议,于1915年底开始招募华工。1916年,丘吉尔指出英国应该雇佣华工,他说: 我在 中国人 这个词面前是不会退缩的,现在是我们最不应该顾及人们偏见的时候 。欧战期间,14万名华工前往欧洲。通过检视华工的工作和经历,我们可能对东西文明间的差异和融合取得新认识。1919年9月,从法国归来的华工在上海组织他们自己的工会,定期开会。华工奔赴欧洲为大战所作出的牺牲,帮助中国在战后和平会议取得一席之地。

——摘编自徐国琦《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之大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20世纪初向欧洲派遣劳工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初期中国海外劳工的历史作用。(9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岑仲勉(1886—1961),广东顺德人,著名历史学家。少时在私塾接受教育,后考入两广大学堂,最终毕业于北京高等税务学校。自1921年起,岑仲勉在史学界崭露头角,发表数十篇颇具水平的历史文章。在陈垣推荐下,于1937年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由于时代原因,他随史语所长期辗转各地。为响应国家治理黄河决策,岑仲勉写出了50余万字的《黄河变迁史》,并说: 黄河尚可根据马列主义的原则来改变,人们更应该用马列主义来改造自己。 从1948年开始,岑仲勉担任中山大学蒙古史、隋唐史教学工作,利用研究资料和讲义完成《隋唐史》编写。此外,还出版了《突厥集史》和《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直到去世时仍有六部专著在中华书局审阅中。

——摘编自孙巍《岑仲勉学术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岑仲勉在历史研究领域的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岑仲勉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