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1.2020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9 浏览数:2983

一、单选题

1.

博士 一词出现于春秋晚期,当时为学者的泛称。战国末期,各诸侯国纷纷设置博士官,使学识渊博的学者充任参谋和顾问,主要任务为参与政议,辅助决策。这一做法(  )

A.提高了官员的综合素养B.加速了贵族政治的衰落C.维护了中枢的决策权威D.实现了学术教育的下移

2.

春秋时期,晋国利用戎狄 贵货易土 的特点,用财货交换戎狄的土地。《吕氏春秋·异宝篇》记载,孙叔敖死前告诫儿子,勿受封赏的良田,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有。材料表明春秋时期(  )

A.土地关系走向私有化B.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C.井田制度开始瓦解D.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

3.

对秦阿房宫的叙述在诗人笔下、历史文献和考古学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据下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杜牧《阿房宫赋》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司马迁《史记》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212,乃营作朝官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宮室,火三月不灭

李毓芳《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考古收获和研究》

考古队对阿房宫的主要建筑前殿遗址进行发掘,在其夯土台基及附近未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墙、殿址、壁柱、明柱、柱础石、廊道和排水设施等相关遺迹,未发现相应的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也未发现在当时被大火焚烧过的痕迹。

A.文学作品中的史实具有虚构色彩B.历史研究带有浓厚的个人倾向C.历史记载须经过考古发现的证实D.文献考古相补充利于还原真相

4.

据记载,汉宣帝 师受《诗》《论语》《孝经》”;成帝 壮好经书,博览古今 ;光武帝 受《尚书》”;明帝 通《春秋》《尚书》”。这说明(  )

A.儒家纲常提升了君主治国能力B.儒学复兴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儒学对治国理政产生重要影响D.儒家经典成为帝王治国依据

5.

魏晋期间,门阀政治形成以后,士族地主内部的高下序列,由于相互之间为各自利益的政治争斗不断,仍有升降,可以说门阀士族在相互斗争中发展,而竞争使其在一定时期内的统治得以维持。据此可知,门阀政治(  )

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客观上维护了统治秩序C.加剧了士庶之间的对立D.维护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6.

《唐律疏议》记载: 金银、铁,不得度西边、北边诸关 。宋、元朝廷曾严令 铜铁货不许下海 。上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调整市场供给以减少农业震荡B.限制民间贸易以维护统治秩序C.防止货币外流影响社会稳定D.变革赋税标准以促进商品流通

7.

南宋的某一知识分子群体对朝廷无力收复失地倍感失望,而且也非常明白北宋朝廷大兴变法的弊端。因此他们主张从基层入手,变革家族和村社,通过兴办学校和制作出版物来普及知识,建立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由此可知,该知识分子群体(  )

A.践行格物致知B.倡导天下为公C.倡导基层革命D.倡导文教革新

8.

与前代史官专职史事不同,明代史官不专职史事,却参与政治活动。有人称: 惟史官专司其职,故不敢渎其职,失其职,而其职者何?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明朝(  )

A.君主专制出现加强趋势B.提升史官素养成为共识C.通过修史限制君主权力D.政府重视官方修订史书

9.

同治时期(1862~1874年),刚刚进入第二个五年, 中兴 二字便成为官场上频繁出现的 热词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为 中兴 下定义: 这种重生的例外情况便称作 中兴 。不是一场武装政变,也不是一场革命或一个新时代,而是一种晚期的兴旺。 据此可知,同治中兴(  )

A.属于近代化潮流中的自我救赎B.引进的西方技术消除了统治危机C.迎来程朱理学发展又一个高峰D.延缓了封建专制统治衰落的进程

10.

以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外资大型工业企业来计算,1840—1894年为23家,各家创办时的资本总额共为7631千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创办资本总额为103153千元,后者为前者的5倍。外资企业在华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益腐败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C.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突飞猛进D.晚清政府积极引进外国资本

1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独立 ,由于事先并没有做统一的安排和部署,所以在后来讨论国旗时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孙文一派人依然坚持用三色旗为国旗,但其他各派认为原旗是同盟会一党设计制定的,不能代表全民的意志。这表明当时(  )

A.各地对革命的理解不同B.思想领域出现活跃景象C.封建官僚借机投机革命D.革命党人内部政见纷杂

12.

1903年,孙中山在《在檀香山正埠的演说》中强调: 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我毕生的职责。 可见,此时的孙中山(  )

A.开始树立革命目标B.有鲜明的反帝意识C.弘扬中华民族精神D.具有狭隘的民族观

13.

1926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大,通过了《规定最高租额及最低谷价》的决议,对地租做了一定的限制。同年10月举行的国民党中央与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又通过了国民党政纲决议案,以 减轻佃农佃租百分之二十五 为国民党政纲。这些决议(  )

A.改变了土地制所有权的归属B.有利于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C.贯彻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D.满足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

14.

1938年6月,国民政府制定《沦陷区教育实施方案》,指出应采用一切办法维持各级教育以延续文化生命,派驻敌后的教育督导员须 忠贞而勇敢 ,要积极鼓励师生从事抗日的宣传与组织。这一措施旨在(  )

A.激发民族抗战意识B.加强国民党一党专制C.推动国民教育发展D.促进沦陷区经济建设

15.

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指出: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必须 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 。这反映出新政权(  )

A.实行多党执政方式B.是无产阶级的政权C.实行包容性的民主D.得到全国人民拥护

16.

从1983年开始,我国实行了企业利改税(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的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到1986年,国营企业留利比改革前增加了4倍,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国家限制了企业的经济权利B.国家参与企业收入分配C.国家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松动

17.

伯里克利在一篇葬礼演说中说道: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该演说旨在(  )

A.维护贵族利益B.缓和阶级矛盾C.增强公民意识D.提高平民地位

18.

《十二铜表法》规定: 对人施行其他强暴行为的,处25阿斯的罚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罚金由于货币贬值而失去效用的问题,裁判官发布告示,不再固定罚金的数额,而是随着侵害事实的差异对罚金数额作出不同的判定。材料表明当时罗马(  )

A.裁判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B.注重保护平民利益C.法律随着社会发展而调整D.法律体系已经完备

19.

法国人文主义者蒙田(1533—1592)提出,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要学会独立思考, 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找不到什么东西 。他的这一主张(  )

A.被启蒙思想所继承与发展B.摧毁了基督教的统治基石C.直接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D.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20.

1725年,英国著名作家笛福抱怨说,仅仅从穿着上很难分辨仆人和女士。1761年,《年度记录》杂志声称: 当时的民主化使人们很难从服饰上区别女士和女制帽工、男仆和主人。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价格革命导致物价低廉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工业革命改变社会关系D.普通民众权利得到保障

21.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文官制度法 。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 两官分途 ,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 两官分途 的形成(  )

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22.

20世纪英国作家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这样描述:青年菲利普原本对生活充满理想和信心,并试图寻找人生的真、善、美,但是,一再的挫折经历使他发现世界上似乎有一种不可预知和难以抗拒的命运支配着他的生活,最后他陷入庸俗的泥潭不能自拔,一度要追求的真、善、美等理想和人生意义化为泡影。据此可知,该作品(  )

A.抨击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腐败B.揭露了社会对人性的扭曲C.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风格D.讽刺了拜金主义对社会的腐蚀

23.

右面是一幅二战后有关美国和苏联的漫画。据此图可知,当时美苏两国(  ) 

A.开始进入到冷战对抗状态B.世界性的军事冲突日益加剧C.军备力量已经达到势均力敌D.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24.

2018年3月,“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由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等11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截至2018年12月底,除日本以外的其他10个国家对协定国废除了几乎所有的关税,日本也废除了100%的工业产品和82.3%的农林水产品的关税。这些做法(  )

A.顺应了贸易自由化潮流B.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C.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D.加强了成员国政治合作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是适应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而建立起来的。两汉时期,朝廷设立各级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监察机构开始独立于行政系统。监察官员的品级比相应行政官员的级别低,但职权较大,如隋朝御史大夫为从三品,但其监察范围包括公卿宰相和各级官员。唐朝以来,各朝推行 检举、控告、采访调查、深入部门定期检查、重大政治活动亲临现场督察以及考课督察结合 等方式,以保证监察效能的实现。宋代设立监司、监州,完善地方监察体系。清朝不仅在全国设十五道监察御史,还规定都御史统辖省按察使。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中国共产党借鉴苏俄社会主义政权建设模式,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于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保证苏维埃政权的有效运转,抵制封建官僚思想的侵蚀,中共在根据地逐步形成了以党政监督为主体,专业性监督部门和群众性监督组织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监督实践成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的源头。

——摘编自吴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督制度研究》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 国要有国法。 1982年,全国90%左右的县团级以上党委建立了纪检机构,国务院各部委都基本设立了纪检组织。是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批机关、监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其监督;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1986年,国家监察部成立后,各级地方政府行政监察机关迅速建立起来。

——摘编自谢撼澜、谢卓芝《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的进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监督制度形成的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监督制度建设的意义。(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面是1900~2000年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波动状况。
观察上图中美国GDP增长率波动的曲线走势,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世界经济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五代时期,兵戈扰攘不息,天下纷乱动荡,生民倒悬,经济残破。951年继位的后周太祖郭威顺应时势,致力于整顿内政,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他把豪强所占营田 便赐逐户,充为永业 ,牛犊并赐本户, 官中永不收系 ,废除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针对 恣意用法 的习气,他要求官员 须据罪断谴,除准敕勘鞠及合奏覆外,其余不得便将拟案据闻 。后周太祖对地方官吏的职责做出明确的划分,严令其各守其职,不得凭军权指挥一切, 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 ,州县长官须先差散从亲事官等,以塞州府私交党羽、上下欺瞒之路径。后周太祖被后人誉为 五代的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其改革 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

——摘编自曾育荣《后周太祖郭威内政改革琐论》

(1)根据材料,概括后周太祖内政改革的背景及主要措施。(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周太祖内政改革的意义。(8分)

28.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国联调查团于1932年10月2日公开发表《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正文第一章至第八章主要记述调查情况,其中第四章为 九月十八日及其后事变之叙述 ,第五章为 上海 ,第六章为 满洲国 。第九章和第十章主要陈述解决中国东北问题的原则和具体建议…… 此(东北王权问题)为中国及列国共认之事实。中国政府当法律上之主权,亦从未产生疑问,在中日条约及协定、其他国际条约上均可证明。各国外交部之正式公牍上亦一再申述,日本外务省之公牍亦然。 日方于事前确有充分计划以应付中日间万一发生其战事。此计划于9月18日至19日之夜见诸实行。 日军在是夜所采之军事行动,不能认为是合法之自卫手段。 伪满洲国 所有政权均操之于日人之手

——摘编自刘长江《从〈国联调查团报告书〉看〈TRUTH(真相)〉史料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由《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可得出的基本史实。(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联调查团报告书》。(9分)

29.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马建忠(1845—1900),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为探求中外 得失之故 ,抛弃科举道路,专门研究西学。1876年,马建忠被派赴法国协办留学生事宜,兼任驻法公使郭嵩焘的翻译。1880年回国后,马建忠入李鸿章幕府,参与北洋海军的筹建,并帮办外交事务,参与了旅顺等港口船坞建设的工作。1882年冬,马建忠撰写了《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系统阐述了对发展新式海军的意见。马建忠认为何如璋关于设立水师衙门的建议 深得整顿中国水师之要领 ,并以英、美及日本为例,指出中国未设立水师衙门的弊病。他还指出, 水师将士,非召募可集,非立谈可至,自入学至管驾,竭力以求,少则十年,多至十余年,方可称职 ……此外,马建忠仔细考察滨海各口地势,结合西方国家选择海军基地的标准,认为中国沿海可建海军基地。他还根据外国海军的做法,建议每只舰船上都配备几百名陆军,专门用来登陆、把守口岸……为了筹措建设海军的经费,马建忠还建议清政府仿效欧美,实行经济立法,以节省军费开支。

——摘编自刘中民《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概括马建忠的海防思想。(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建忠海防思想形成的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