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一般是指个体或群体认知体系中关于生活的基本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传统中国人大都会有意或无意地以自我为中心,按照
“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
”的原则不断向外推延,由此扩展成一个
“个体一家族一国家一天下
”的同心圆结构。在这个同心圆中,家族是按照血缘和宗法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则是不同家族的联结,天下又是国家的扩展……无论家国还是家天下,都与儒家所倡导的家族伦理存在至为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朱其永《中国近代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诸多仁人志士秉承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一方面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
“开眼看世界
”,开始吸纳与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相关要素。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从而形成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
“一盘散沙
”状态。从梁启超到鲁迅,许多仁人志士对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形态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但在国破家残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并无一党一派能够提供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
——摘编自《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变迁,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公民意识,原来以集权为特征的权力价值和以领袖魅力为特征的人治(德治)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冲击,并逐渐被民主制度和法理权威所解构和取代。
——摘编自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价值观相比近代价值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的作用。(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