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4.2018—2019学年度陕西省汉中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9 浏览数:476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 封建 与各地存留的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利、经济利益,通过怀柔政策实现与地缘的整合。这反映出(  )

A.宗法观念使国家长盛不衰B.血缘政治的时代特点C.贵族特殊的政治地位D.分封制加强了对全国控制

2.

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 道中庸 ,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而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 极高明 之哲学领域。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儒道两家(  )

A.互相吸纳融合B.具有优劣之分C.展开思想争鸣D.具有不同传统

3.

本来封建时代,在内管家称 ,出外做副官称 ,所以照历史传统讲,宰相本来只是封建时代贵族私官之遗蜕。但正因如此,所以在秦汉时代的宰相,不但要管理国家政务,还要管理皇帝的家务。这反映出(  )

A.秦汉的政治体制是先秦政治的延续B.宰相拥有至高无上的广泛权力C.中国古代政治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D.宰相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4.

汉初儒学知识分子积极主动地寻求与统治者合作,力图实现学术为社会服务的政治构想……使儒学成为建立在中国传统宗法伦理之上的严密哲学体系。材料说明汉初儒学知识分子(  )

A.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B.继承了先秦儒学并使之上升为官方哲学C.使儒学思想根植于悠久的传统文化中D.形成了三纲五常的传统宗法伦理哲学观

5.

北宋官员郑至道提出: 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穡;工勤于技艺,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 这一观点可以佐证,宋代时期(  )

A.传统经济观念发生转变B.尊卑等级秩序逐步弱化C.社会平等意识显著增强D.商人逐利意识逐步淡化

6.

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 四书 始终与 五经 并列,而且被视为 六经之阶梯 ,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 五经 之上的。 四书 地位的提升(  )

A.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B.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C.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D.削弱了 五经 在科考中的地位

7.

黄宗羲曾赞颂古代学者著书立说 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 这说明黄宗羲(  )

A.反对儒家思想B.倡导经世致用C.坚持以民为本D.批判君主专制

8.

据某学者统计,明代从洪武到嘉靖200年间主要实行 海禁 ,隆庆、万历以后部分 开禁 海禁 时间是 开禁 的3倍;清代前期196年,39年 闭关 ,157年基本开放,其中1757—1840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 半闭关 。明清时期的 海禁 闭关 (  )

A.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B.旨在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D.反映出经济状况逐渐恶化

9.

成立于1897年的时务学堂坚持以 报国、御侮、创新 为宗旨, 提倡新学,鼓吹维新 ,培养 学通中外,体用兼赅 的新人才。据此可知,时务学堂(  )

A.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B.主要培养新型实用人才C.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

10.

1911年11月初,《申报》因报道革命军失守汉口而激起民众的愤怒,致使该报社橱窗被损毁。《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也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这说明当时(  )

A.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的镇压C.新闻界极度缺乏民主革命意识D.新闻造假遭到民众的抵制

11.

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 西洋式的社会 的。 由此推断,材料中 他们 (  )

A.主张维新变法B.坚持 中体西用 C.提倡民主科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

12.

1920年,在列宁主持下召开的共产国际二大通过决议,指出: 共产国际应当同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但是不要同他们混为一体,甚至当无产阶级运动还处在萌芽状态时也绝对要保持这一运动的独立性。 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  )

A.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导致国民革命的失败C.掀起工人运动的高潮D.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

13.

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批评了教条主义错误,肯定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战略战术。在中共历史上首次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民主革命面对的问题。这次会议(  )

A.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右倾主义错误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提出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D.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4.

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每解放一座城市,党中央都派人员将该地区官僚企业原封不动地接管下来,截至1952年,共接管2400多家银行,2858家工矿企业,还有交通运输招商局系统所属企业和十多家垄断性的内外贸易企业;还通过多种形式,把帝国主义在华企业逐步变为国有。这些做法(  )

A.仿照苏联经验发展国营经济B.使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完全确立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D.兼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

15.

下表记录从1978年至1984年中国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的变化

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单位:亿元

粮食产量单位:万吨

1978

1397

304765

1984

3214

407305

由上表可知我国(  )

A.已经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B.农业生产力水平有质的飞跃C.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效果显著D.工业化建设获得了资金积累

16.

改革开放后,外资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线。如汽车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现在已居主导,许多国产品牌被市场淘汰。中国汽车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早已超过了国家计划控制的产量,并大量供应世界市场。这说明(  )

A.外资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B.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被削弱D.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

17.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18.

14世纪, 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变得次要起来 。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  )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9.

在英国伟大的科学倡导者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的著作中,有许多地方是借用远航探险作比喻。培根表示自己渴望成为新的知识世界中的哥伦布。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悬岩(旧知识的象征),驶入大西洋,以寻找新的、更有用的知识。这说明,哥伦布等航海家对西方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激发了西方人科学探索的热情B.激发了西方人的冒险精神C.促进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兴起D.促进西方人求新知于世界

20.

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些状况(  )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有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21.

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载: 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材料中 合适的政治环境 主要指当时英国(  )

A.王权受到彻底限制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

22.

关于法国大革命,学者们有着截然相反的评价,保守派学者认为 法兰西岂止丧失了旧政府,简直丧失了一切政府 。民主派学者则认为 这是公正的反抗,永恒正义的为时已晚的来临 。这两种观点都(  )

A.否定革命的正面作用B.赞同革命带来的变化C.强调了革命的正义性D.承认革命改变了法国

23.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提出了新的四大自由。保留了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又加上了两个新的自由—— 免于匮乏的自由 免于恐惧的自由 。两大新自由的提出(  )

A.彰显了政府新的职能B.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C.遏止了经济危机蔓延D.突出了个人全面发展

24.

苏联建国前的沙俄时代,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业在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在1917年苏联建成后,仅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俄国就完成了工业化。其原因是(  )

A.俄国优越的工业基础和自然资源B.苏联的集权体制激发了国家潜力C.世界性经济危机中苏联损失较小D.苏联重工业路线高新技术更新快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应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此外,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立 纳粟补官 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极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东部、四川北部。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 义赈 活动。李金镛等著名社会救济人士咸立协赈公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开展救济,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

——摘编自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

材料三 改革开放前,农村主要是 五保 供养和贫困户救济;城市主要是救济孤老、社会困难户……20世纪90年代,国家在上海率先试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1998年底这一制度在全国的城市和县覆盖面分别达到87%和63%。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又陆续出台了农村低保制度、教育救助、医疗救助……2008年,国务院发布《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这四个主体制度。

——摘编自韩克庆《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中国近代社会救助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些新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岀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救助的新发展,并简析其发生变革的意义。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历史中的因果关系,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说道:历史研究是一种因果关系的研究。伟大的历史学家——或许我应该更广泛地说,伟大的思想家一是能对新事物或在新背景下提出 为什么 这个问题的人。 历史是要把过去的事件整顿为有先后次序的因果关糸。
请结合材料所述观点和所学知识,运用图中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展开阐述。(注:需运用以上全部历史事件)

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对领土狭小且海岸线漫长的日本来说,外国人以及他们船队的出现很容易被大多数民众发现。在19世纪,日本的舆论一直是从对外来威胁的感知走向对国家认同的认识。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自由,它早已引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接受西方方式并不会带来多大的震动。维新武士们在摧毁幕府,重建天皇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的过程中,能够在政治上转向西方民族主义的理念,这个理念还能够被抹上神道的色彩。日本在一个军事统治阶级的领导下,士兵更倾向——保卫一国的领土而非保卫一套思想观念,这一点与民族主义也有关联。因此,日本人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形成了民族主义,找到了一个协调文化传统与当下冲突的途径,即通过维新追求 富强 的道路。这一新发现的民族主义也深深影响了 自由主义 的宪法运动。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28.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七七事变之前,国民政府即已考虑是否对日断交宣战问题。一旦对日宣战,双方处于交战状态,根据美国《中立法》,中国将无法得到美国的大批物资,而且占优势的日本海军也可封锁中国领海,使中国无法得到外援;断交后,日租界日侨可避入其他租界,而中国在日侨民则必须回国。因此国民政府决定仍 以如'九一八'时之状态为宜 。8月7日,国防会议虽确定抗战方针,但并未公开对日宣战。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为表达抗战决心,不失外援,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不迁都,对日抗战但不采取宣战绝交方式。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以代行宣战书的功能,表达了中国抗战到底的决心。声明指出: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概述八一三事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对日抗战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对日抗战不采取断交宣战方式的原因。

29.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唐代的诸多诗人中,李商隐是较为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一个,其涉及政治、民生的诗作不下百首,占了总诗作的将近1/6。李商隐在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揭露、展示了社会的各种弊端,既有大唐王朝衰落过程的纵向追溯,亦有各种社会危机的横向解剖,构成长达百余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藩镇的割据叛乱、宦官的专权残暴、统治集团的骄奢、赋税的苛重、人民生活的穷困、治安的混乱、财政的危机、边防力量的削弱等都在长诗中得到揭示。李商隐反对藩镇破坏国家统一,幻想能够实现王朝的中兴。他赞成朝廷对藩镇用兵,多次作诗歌颂在平叛战争中立功的将领。对于朝廷存在的问题,他也屡屡提出尖锐的批评。如针对朝廷军队的腐败现象,他追究根源,认为关键在于宰辅不得其人。由于将反对藩镇割据和批判朝政结合起来,这让李商隐的诗作于思想和深度上要超过前人。

——摘编自龚书铎、刘德麟主编《隋唐五代: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商隐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李商隐诗歌创作的艺术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