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7.2020届四川省高三联合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15 浏览数:2318

一、单选题

1.

《诗经·周颂·载芟》记载: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翻耕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从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表明井田制的彻底瓦解B.说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反映了生产关系的演变D.体现了耕作方式的改变

2.

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通向东北燕齐、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四川宜宾南通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

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3.

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任职回避制度即避亲、避籍,从东汉建立,南北朝时期普遍推行,唐宋时期日趋严密渐成定制,一直沿用到清末。此举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对地方的监察C.瓦解宗法制度D.防范地方割据形成

4.

下图是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唐代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宋代摹本,描绘的是天宝末年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盛装出游的情景。有人认为这是唐代 曲眉丰颊 画风的经典之作,画中人物体态丰腴,动态优雅:有人则认为画中情节印证了唐代贵族生活奢靡的事实。据此可知(  ) 

A.作品真实地再现出了盛唐的风貌B.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阐释C.人物画以贵族女性生活题材为主D.反映了唐代开放的社会风俗

5.

学者李治安在《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中说: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其意在说明元代行省制(  )

A.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B.对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价值C.优于单纯的地方分权D.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

6.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宋明时期留下的历史遗迹
上列图片可以说明当时(  )

A.海外贸易非常发达B.海上丝绸之路兴盛C.中外交流不断发展D.伊斯兰教开始传入

7.

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 办理军机处 ;1735年乾隆帝继位罢军机处;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  )

A.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B.军机处逐渐成为了强化君权的工具C.中央权力机构的进一步完善D.军机处成为清朝最高中枢权力机关

8.

明清时期,在滨江海湖泊之地进一步出现大量的围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在山地丘陵之域出现不少梯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人口数量的激增B.农业技术的提高C.高产农作物引进D.生态环境的破坏

9.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77年,又开始在新加坡等地设立领事馆;1901年,设立外务部。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

A.试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B.逐渐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在外交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D.逐步适应近代外交发展的需要

10.

从1894年,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的宗旨;到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纲领。这反映出孙中山(  )

A.改变了社会变革手段B.近代民族观念的根本变化C.革命目标的巨大进步D.丰富了近代民族国家构想

11.

20世纪以来,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清末认为它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民国初年认为其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1930 年时认为它是资本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对于这一认识过程的变化,可以推断主要是因为(  )

A.民族意识的空前增强B.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C.鸦片战争的影响深远D.民族矛盾成主要矛盾

12.

下表为国民政府开展的一系列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  ) 

时间

活动

结局

1928

中国与比、意、丹、葡、西签订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条约

执行

194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宣布废除与德日意的不平等条约

执行

1942

多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并进行谈判

未果

1943

中国与美英多国签订新约,废除列强在华的领事裁判权、沿海贸易权、内河航运权、驻兵权等和丑条约》

执行

A.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B.从法理上结束了列强在华特权C.通过法律手段抗击外国侵略D.积极以外交途径维护国家权益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唐律》规定刑罚定罪,不以小过而滥行诛杀;其用刑,在教人以善,非逞强权之威。犯罪时幼小,事发时长大依幼小论。赦前断罪不当者,若处轻为重,宜改从轻,而处重为轻者,则从轻法毋须改判。循 礼之三本 ……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 十恶 条款的立法,在于宣示礼敬 天地君亲师 的立法要旨,宣示传统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规定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当他人财产或人身遭遇困境、险境时,见知者要施以援手,否则,构成法律责任。对诬告和匿名书信告人实行严厉的惩罚。严格禁止 亲属相告 。为 不诚信 行为开辟专篇《诈伪》27条,《杂律》篇以刑罚惩罚民事行为中的违约、欺诈行为。《唐律》由正文、注释、疏议三部分组成,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

——摘编自《读<唐律> 如见古君子》

材料二 1911 年初,清政府颁布了由沈家本主持修订的《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近现代化的起点,是第一部与当代刑法有直接历史渊源关系的刑法典,体现了近代刑法精神。传统刑法中礼是刑法的重要原则,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 八议 十恶 等具有礼教色彩的法律内容,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近代刑法理论。规定: 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 。在原清律中,君臣、官民、士庶、良贱、男女、旗人及汉人之间犯罪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都有着极大区别。而新刑律则取消了特权的存在,基本上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新刑律还反对酷刑,废除肉刑,特别是将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废除,确立了文明的刑法体系。

——据《大清新刑律》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律》体现的法律理念并指出其积极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大清新刑律》相对于过去旧刑律的可取之处并简析其成因。(13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明清时期(1368—1840),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已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而到16世纪中叶的明朝开始发生变化,我国社会已经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社会转型的许多特征。但开启于晚明的社会转型运动,主要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及传统思想的僵化和文化专制,直到1840年也未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摘编自百度和 《中外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围绕 社会转型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王莽建立 新朝 (8—23年)后,为了缓和西汉末年以来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王莽新政、 托古改制(仿照《周礼》改革)”。将全国土地改称 王田 ,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恢复 井田制 。实行五均制,在长安、邯郸、洛阳、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其职责是按工商各业的经营情况征收税款,管理市场物价。由政府办理贷款,如果百姓办理祭祀、丧葬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者,可以向政府借货贷,实行无息或低息政策。把盐、铁、酒、币制铸钱、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以 托古改制 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发行20多种货币,价币值比例十分不合理,货币贬值严重。由于王莽改制竭力复古,不切实际,所用非人,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加之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导致改制的最终失败。

——根据百度百科改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莽改制的措施并简析其作用。(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王莽改制中获得的启示。(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