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0.2018—2019学年度四川省雅安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8 浏览数:299

一、单选题

1.

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  )

A.井田制已完全瓦解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小农经济逐渐发展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

2.

孟子说: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一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论B.促进天人关系的体系形成C.希望利用道德改造自然D.将人际关系的规范义理化

3.

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

A.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D.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4.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战国策》 记载: 启与支党攻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汉代《史记)写道 益让帝禹之子启。 由此可见(  )

A.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B.离事件更近的《战国策》更接近真相C.历史真相无法考证D.作为正史的《史记》观点更可信

5.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秦朝皇帝制度的内涵B.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C.封建官僚政治确立的背景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6.

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 继承和发展 主要体现在(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

7.

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相同。东汉和帝进行改革,有20万人的郡县每年举孝廉1人,不足20万人的每两年举孝康1人,不足10万人的每三年举孝廉1人。和帝改革后的察举制(  )

A.体现了差别平等B.削弱了世家特权C.增加了选拔人数D.限制了王国势力

8.

汉高祖令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收繁重的商业税,极力降低商人社会地位,而宋代则出现了富商人员在科举发榜时 榜下捉婿 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反映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9.

下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 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

10.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这说明戏曲(  )

A.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B.剧本多源于历史典故C.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D.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11.

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D.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

12.

《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  )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北宋时期的家庭手工业技术异常发达

13.

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内容多为《二十四孝图》、《状元及第》、《包公打龙袍》、《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程朱理学的传播B.地域性商帮的形成C.市民阶层的兴起D.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14.

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 不论多寡,俱不起科 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 。这些措施(  )

A.鼓励垦荒,扩大播种面积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15.

始撰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书中始终没有将 内阁 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D.阁臣多来于翰林院

16.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

A.脆弱性B.再生性C.封闭性D.落后性

17.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  ) 
表1 

时间

人口

人均土地/

雍正十二年1734

24355462

3254

雍正十八年1753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

208096796

354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C.田庄经济逐步发展壮大D.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18.

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

A.学者重视近代科学技术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19.

历史上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的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 正统 ,在清代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 奸雄 。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  )

A.为迎合读者修改了历史B.情节与人物是作者虚构的C.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20.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 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希腊人为已任,孔子亦然。 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

A.民主思想B.自由观念C.政治主张D.责任意识

21.

伯利克里改革将国家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但一贫如洗的平民,即便幸运的被选上了,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公务。这说明(  )

A.雅典民主政治徒有其表B.公民群体政治素养有限C.民主运行机制脱离实际D.贵族阶层操纵民主政治

22.

雅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并明确规定 以下人员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 。对发言人资格的规定说明了在当时的雅典(  )

A.以私有财产多寡确定权利B.享有民主政治的道德条件C.公民参政的意识日趋增强D.最大限度地保持公正原则

23.

古罗马法律规定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妻子可以要求丈夫返还女方出嫁时的嫁资。但又规定如果丈夫需要以全部财产承担,则可以留下一部分用以维持生活。这说明罗马法遵循了(  )

A.司法独立原则B.程序法定原则C.契约自由原则D.公平正义原则

24.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 灵机 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  )

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 依法断案 也是 合礼裁判 ,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救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 法外之情 法外之非 八议 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 八议 ,是指亲(皇亲国威),故(皇帝的故旧)、功(功劳卓著的人)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 议罪 ,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 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导致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司法审判。

——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变动并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西方司法制度的共同影响。(9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2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
图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图2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太宗于贞观元年在传统的行政区划基础上,做了一次统一的自然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命名,遵循的原则即 山川形便 ,从此形成了10个大区域,其专名就以 自然山川+方位词 组成,称做 ,这就是著名的 贞观十道 ,即:河北道、河东道、河南道、关内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岭南道,山南道、剑南道。每道自然地理区划因包含数个都督府、数十个州级政区,有利于唐廷下达和部署某些政治任务,不时地被加以利用。起初是临时性的,后来逐渐就具有经常性或固定性的功能特征,贞观中,派出十道大使巡省各大区域风俗(吏治)执行此种任务的官员被授予 巡察使 的头衔,任其职者或是地方高级军政长官,或是中央政府的要员。例如武后时,狄仁杰曾任江南道巡察使,郭输曾作陇右道巡察使。

——摘编自艾冲著《唐代都督府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设置新的区划 十道 的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设置 十道 的作用。(6 分)

2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在晚清,全面、系统地向中国输入进化论思想的是严复,他14岁考入福州船厂附设的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被派往英国留学,此间,他受西方文化的洗礼,打下了深厚的西学功底。甲午战后,为警醒国民,挽危图存,他开始翻译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中文名为 《天演论》),首次系统地向国人介紹了19世纪科学史上的伟大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天演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并不是系统介绍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著作,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原著做了选择、评论和改造。严复注重达尔文进化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 天演 发展观点。《天演论》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世界上一切生物都处在 天演 即进化的过程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晚清内外交困的特定国情下,一句适者生存,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加以严谨、科学的论述,使之拥有十足的说服力;而适合当时文人的流利畅达桐城笔法又使该书洋溢着巨大的感染力。于是,以《天演论》问世为开端,天演进化思潮勃兴于晚清思想界。

——摘编自张岂之等《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观点予以评价。(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