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8.2018—2019学年度四川省年德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8 浏览数:985

一、单选题

1.

殷商崇尚 天命 ,最终走向残暴而导致国家灭亡。周人在吸取商亡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以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为主导的礼乐文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周人沿袭了商代的治国理念B.周人治国有更多的人文色彩C.儒家思想已被统治者所推崇D.神学思想对政治影响的加深

2.

《孟子》言,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与孟子这一思想形成鲜明反差的是(  )

A.墨子的 兼爱 B.荀子的 性恶伪善 C.孔子的 仁爱 D.韩非的 法不阿贵

3.

据《汉书》记载:在惠帝和吕后之朝, 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法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这反映出,汉初(  )

A.道家思想影响国家治理B.史书编纂深受儒学影响C.法家学派已丧失影响力D.儒学改造与更新的完成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崇尚老庄的 玄学 。当时的思想家们奉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之为 三玄 。玄学的产生反映出,这一时期(  )

A.老庄学说取得主流地位B.儒家经典丧失其影响力C.思想领域的冲突与融合D.官员选拔标准发生变化

5.

据《资治通鉴》,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 梁武帝君臣惟谈苦空,侯景之生乱,百官不能乘马。(梁)元帝为周师所围,犹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此深足为戒。 唐太宗在此意在阐述(  )

A.道家学说的局限性B.国家兴亡的历史根源C.研究历史的重要性D.治国理政的实干精神

6.

宋代史家重视写当代史,重视总结历史,特别是总结唐朝和五代史,寄寓着对时事、对现实的看法,在评论历史中提出变革主张。这表明宋代(  )

A.士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B.理学统一了士大夫的思想C.政治制度深受前朝的影响D.改革体制成为士人的共识

7.

宋代某位思想家主张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即六经都是注释我心,我心本与六经相通相合,互为注脚,所以就不必再去用著述来表示,因此他留下的著作很少。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  )

A.提出儒家 道统 说,致力于儒学的复兴B.为 四书 做注,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C.建立气一元论体系,具有唯物主义倾向D.主张 明本心 的认识论,开创理学新派别

8.

表1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王夫之1619—1692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据表1分析,他们都(  )

A.倡导 经世致用 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C.主张 工商皆本 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9.

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

A.指南针B.印刷术C.造纸术D.火药

10.

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皇帝写得一手标准规范的馆阁体,这使得发自明末的馆阁体书法成为那一时期书法的主流,书坛上兴起了千篇一律的乌黑、方正、光泽的馆阁风, 类皆雷同 毫无意趣 。这说明(  )

A.清朝书法水平整体超越前代B.君主的喜好阻碍书法的发展C.馆阁体是清代书法唯一形式D.清代书法艺术受政治的影响

11.

杜甫的诗歌多直写现实,但在《梦李白二首》中却展现了主观精神幻化成的梦境,以此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其在《归梦》《昼梦》中也表达了对故乡的魂梦相牵。由此可推知,唐朝(  )

A.浪漫主义成为诗歌的主流B.杜甫写梦诗成就最大C.写梦诗寄托了诗人的情感D.诗歌以写梦题材为主

12.

关于洋务运动,当时有人认为它是有悖 祖宗成法 圣人古训 的荒谬之举;到19世纪末,维新派则认为它是 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 ,并提出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评价者(  )

A.掌握史料的多寡B.政治立场的差异C.学术水平的高低D.时代背景的不同

13.

1903年底,京师大学堂选送39名学业优秀者赴日本、欧美留学,其中来自师范馆(师范系)的学生就占31名。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较为重视教育的发展B.日美欧师范教育最发达C.近代教育体制完成了转型D.旧式私塾退出历史舞台

14.

图1是出现在辛亥革命后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 
图1《自由的钟声》

A.批判中体西用思想B.揭示出时人对新思想的态度C.倡导社会改良主张D.赞扬自由平等在中国的实现

15.

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独幕剧《终身大事》,讲述一个五四新女性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指出人有权利来决定自己的婚姻生活。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B.新式婚俗成为社会主流C.新思想宣传方式日趋大众化D.妇女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16.

1923年,孙中山提出了以党治国的思想, 所谓以党治国,并不是要党员都做官,然后中国才可以治;是要本党的主义实行,全国人都遵守本党的主义,中国然后才可以治 。这一思想(  )

A.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一致C.为国民大革命做了准备D.继承了三民主义的民权观

17.

1942年,朱德在《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中指出: 今天我们党已经积累下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并且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 朱德当时所说的 理论 主要是指(  )

A.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论B.人民民主专政的建国理论C.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理论

18.

1992年初,中央给上海扩大5类项目的审批权,同时给予了上海5个方面配套资金的筹措权。3月,国务院批准海南吸收外商投资、开发建设洋浦开发区,批准黑河、绥芬河、珲春、满洲里为开放城市。这些现象反映出(  )

A.改革开放不断深入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邓小平理论的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19.

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他生前有不少人问: 原子弹成功后,你得到多少奖金? 他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6年病危时,杨振宁看望他提起此事,他才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邓稼先的这一事例反映出(  )

A.建国初期科技投入的不足B.新中国科技事业进展缓慢C.中美在国防上的巨大差距D.科技人员为国奉献的精神

20.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举办国产电影展览,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其中故事片有17部,如《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等,电影界称之为 难忘的1959年 。1959年电影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破四旧 运动的开展B.双百 方针的制定C.科教兴国 战略的提出D.二为 方向的确定

21.

根据图2中的数据信息,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图2 1978—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和毛入学率的统计图

A.我国已实现普及高等教育B.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C.高等教育类型呈现多样化D.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2.

秦商鞅变法规定,没有军功爵的人不能当官,有爵才有官;到西汉初年,除保留 非列侯不得任宰相 外,其他都是只提官而不提爵;到西汉中期,不是列侯也可以任宰相。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  )

A.贵族爵制已被废除B.选官权集中于中央C.官僚政治渐趋成熟D.官员任用不看出身

23.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24.

北宋王安石变法与秦国商鞅变法有诸多相同点,但两者存在巨大差异,其中最本质的差异在于是否(  )

A.对普通民众有利B.推动社会转型C.得到统治者支持D.能够富国强兵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西周时期,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民族雏形——夏。西周后期,北方民族戎狄内迁,南方自称 蛮夷 的楚国强大起来,威胁诸夏,夏民族意识高涨,于是改族称为 华夏 ,意为 大而华丽 ,以区别夷狄的 野蛮 夷夏之辨 由此出现。到春秋中晚期,孔子作《春秋》以礼乐文化作为判别夷夏的最高标准。孔子还主张对周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他的弟子就有来自夷狄地区的子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民族观成为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基本主张。

——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发挥 夷夏之辨 中开放的一面,主张学习西方,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19世纪末,维新派考证了 夷夏之辨 的本义,提出诸国平等的观念。梁启超是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于1901年提出: 民族主义者……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 。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将 五族共和 五族平等 确立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

——摘编自耿云志《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民族观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做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族观相比,中国近代民族观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民族观。(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儒学在中国存续了2000多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今天,人们在儒学对中国古往今来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评价是褒贬不一的。有的认为儒学在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了十大弊端:一是个人崇拜,二是任人惟亲,三是小农经济的平均主义思想,四是官僚主义,五是论资排辈,六是明哲保身,七是重人治轻法治,八是轻视发展经济,九是否定人的物质利益原则,十是权利集中。有的认为儒学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产生积极影响,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历经数千年内忧外患而能保持、延续并发扬光大与儒学思想结构的长处不无关系。

——摘编自《中国文化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选择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讨论并阐释。(要求:讨论可肯定、否定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明确,阐述要运用史实,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汉字繁复,难认难写;汉语方言分歧很大,影响交流;有的少数民族没有文字,阻碍其发展。1952年,国家成立文字改革研究会,经过几年努力,1956年1月,国务院公布第一个《汉字简化方案》,简化54个偏旁、355个汉字,正式在书籍报刊中使用。同时,用拉丁字母代替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的注音字母,制定汉语拼音方案,以北京语音为汉语标准语音,作为普通话推广全国,从而为统一汉语,提高学习汉语效率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工具。对尚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到1956年拟出16种民族文字方案,为创立少数民族自己的文字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语言文字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语言文字改革的意义。(6分)

28.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书院是主要教育机构,重视考课,没有讲学色彩。1867年,张之洞出任湖北学政,重视引导书院讲求实学,并于1869年在武昌三道街文昌阁设立经心书院,拔其优秀者,读书其中,所研习的多为经解、史论、诗赋、杂著等,标榜实学,注重经世致用。1870年,学政任期已满,在卸任回京之际,得湖北士人好评。1873年,张之洞又奉旨任四川乡试副主考官,9月,任四川学政。入川后他发现四川的科场作弊、世风日下现象严重,便采取措施,清除科场积弊,整顿士林风气。他认为 欲治川省之民,必先治川省之士

——摘编自唐浩明《张之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在教育上的贡献。(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的教育活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