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6.2018—2019学年度广东省汕头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7 浏览数:680

一、单选题

1.

中山国位于周王朝北部,长期以来被中原诸国当做外族人。战国时期一些儒家经典却认为,其他诸侯国都不同程度发生过以下犯上僭越周制的动乱,只有中山国是正统的 中国 。这反映了,当时(  )

A.地理位置是文化认同的核心B.宗法分封制维系了周朝统一C.中国 一词已具有文化内涵D.西北地区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2.

有学者认为,汉初刘邦选择了郡国并行制是无奈之举,只有这种制度才能维持一个大一统的局面,才能使他这个皇帝得到更多人的拥护。该学者的看法表明,汉初(  )

A.新、旧政治势力交织并存B.中央集权制得到广泛支持C.已不存在分封的社会基础D.郡县制更有利于国家统一

3.

北魏均田制规定,男丁(15—70岁)授露田40亩,实际授田却达80亩,政府收税只收40亩。这一措施(  )

A.有利于政府准确掌握全国户口B.不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C.导致地主地所有制逐步崩溃D.解决了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

4.

唐代有很多造船基地,主要分布在浙江的杭州、绍兴、临海、金华、湖州,江苏的镇江、常州、苏州、扬州,江西的九江、南昌,山东的登州,安徽的宣城,还有东南沿海的泉州、福州和广州等。这些基地所造船只数量多、吨位大,工艺水平先进。这说明,唐代(  )

A.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C.大运河推动了商业发展D.实际上放弃了重农抑商

5.

宋太祖一方面大幅度降低商税,并且明确公布详细税种和税率;另一方面发布法令,严厉打击走私行为,如私自贩盐十斤者,处死。这些措施(  )

A.有效缓解了宋代财政危机B.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C.加强了对地方经济的控制D.有利于规范商业活动

6.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大明通行宝钞(纸币)的发行机构曾发生重要变化。观察下图,这种变化产生的背景是,当时(  ) 

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行政中枢发生变化D.赋税制度开始调整

7.

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主要是因为(  )

A.近代交通方式的进步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C.南方反清斗争较激烈D.《南京条约》的签订

8.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文书写,遇有文词辩论之处,以英文为标准。这一规定(  )

A.推动了近代教育产生B.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权利C.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D.促进了近代工业的产生

9.

1872年轮船招商局创办以来,业绩骄人,郑观应等商人认为,政府应主动退出招商局,由商人自行承担盈亏责任;李鸿章则认为创办洋务企业的目的是 富国强兵 ,政府必须握有企业经营主导权。两者的分歧反映了,当时(  )

A.清政府禁止民间资本的发展B.洋务运动取得了重大成就C.官僚资本与民间资本的矛盾D.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10.

20世纪前期,上海很多工厂职工热衷于自发组织兄弟会、姐妹会和关帝会等,以及加入广东帮、宁波帮和山东帮等地方帮口,希望以这些组织为靠山。这说明了,当时(  )

A.成立共产党组织的必要性B.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C.上海的阶级矛盾比较尖锐D.上海的社会治安比较混乱

11.

某学者在研究九一八事变中所谓的 不抵抗命令 时查阅到两则重要史料(下图),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看(  ) 

A.证明蒋介石与不抵抗命令无关B.证明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命令C.当时并不存在所谓不抵抗命令D.材料类型单一尚未形成证据链

12.

1943年1月,美国国会议员倡议,废除限制中国移民的排华法案,准许华人入境,12月,撤废排华案正式成立。美国废除排华案(  )

A.减缓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B.促使种族歧视政策走向消亡C.有利于中美合作抗击法西斯D.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13.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 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这一认识(  )

A.是由新中国的国情所决定B.否定了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C.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推动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14.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确立了不法申诉制度,即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如有违反现行法律或不合立法程序者,任何公民皆可提出申诉,由抽签选出的公民陪审法庭负责审理。这一制度(  )

A.导致了公民大会的权力被削弱B.维护了奴隶主贵族既得利益C.一定程度弥补了直接民主缺陷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15.

日本战国时代(1467—1615年)基督教信徒增长到30余万人,当时日本南部的大型多扇屏风上经常出现葡萄牙、荷兰等国的船只、航海、枪炮等元素,从而形成了所谓的 南蛮文化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

A.日本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B.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力下降C.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D.新航路开辟各地联系加强

16.

下图为著名历史学家贡德·弗兰克绘制的一幅全球贸易路线图。
据上图可知,该图描绘的是(  )

A.1200—1400年的贸易状况B.1400—1800年的贸易状况C.1800—1900年的贸易状况D.1900—2000年的贸易状况

17.

下表是19世纪下半叶世界贸易情况统计表。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单位亿马克

主要国家所占比重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50

145

3

103

89

——

1870

374

5

12

91

6

1900

971

19

9

12

13

据上表可推知(  )

A.英国对外贸易总额逐步减少B.工业化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C.美国工业生产能力超过英国D.世界经济中心已转移到美国

18.

1867年美国国会通过任职期限法案,规定总统不得从政府机关中罢免任何经过参议院提名和同意后而被任命的联邦官员,但五十多年后这一法案被最高法院裁决违宪。美国最高法院做出这一裁决的依据可能是,该法案(  )

A.违反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违反了民主共和的原则C.违反了联邦制的原则D.违反了权利平等的原则

19.

某文献诞生后,欧美各国不断再版,被誉为 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这一文献是(  )

A.《人权宣言》B.1787年宪法C.《共产党宣言》D.《独立宣言》

20.

它总是经过筛选的,残缺不全的……只可能是作者当年经历的一部分,有些被记住了,有些被遗忘了。记住的东西,未必都是重要的;而被遗忘的东西,也可能是重要的。记住什么,遗忘什么,情况十分复杂,因人而异。 以上描述的是(  )

A.回忆录类史料的特点B.实物史料的特点C.神话传说类史料的特点D.官修正史的特点

21.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一幅宣传画,上半部分描绘的是苏联人民制定计划开展经济建设,下半部分描绘的是西方国家制定计划对苏联进行军事包围与封锁。由此可知(  ) 

A.列宁新经济政策取得较大成效B.两极格局及冷战局面已经形成C.斯大林模式形成有其特殊条件D.经济危机导致了国际关系恶化

22.

美国《商业周刊》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做过专项调查,证实 有不少人不再喜欢美国了,有的已经离开美国,有的正设法离开 。在整个三十年代美国向外移民的人数远超流入美国的移民数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内战导致严重社会动荡B.经济衰退人们信心动摇C.政府限制外来移民迁入D.世界市场已经正式形成

23.

1949年起美国的广播电台开始在伊朗通过使用波斯语向当地民众进行广播宣传美伊友善关系并提醒要警惕来自北方的威胁,次年美国又接替英国大规模地增加了对伊朗的直接援助。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关键地区遏制共产主义B.与英国争夺世界领导权C.加强对欧洲国家的控制D.对新中国进行孤立封锁

2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关闭了国内所有的美国基地并改善了与莫斯科的关系,西德也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特别是东德达成了和解。法国与西德的举措(  )

A.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B.推动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形成C.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倾向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官吏选拔问题,史书称为选举。汉武帝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下了一道严令郡国必须举人的诏书。自此以后,举孝廉制度形成并得以贯彻执行。当时各郡国人口多少不一,大郡人口多至五六十万,小郡人口只不过二十万,两者所举孝廉名额相同,事实上很不平均。名额不均,必然引起异议,所以至东汉和帝永元之际,又改以人口为标准,率二十万人岁举孝廉一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此后,和帝对于边郡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又实行优宽政策,规定: 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稍后又有限年之制,非到规定年龄者,不得膺选。又后复加一度之考试,以检核被选举人之相当学养。如是,则孝廉二字,遂完全成为当时一种获得参政资格之名号,与原来奖励孝子廉吏之意义,不复相应。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自七世纪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就已规定了文字考试,人们通过科举考试就有资格成为高级文职官员。1901年,清政府开始废除八股文章。代替它的是要求更清楚地解说《四书》、《五经》以及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西方政治及学术的文章,并在1902年的各省考试中开始实行。政府认识到需要一种西式公立学校制度,决定把书院改建为西式学堂。为了吸引学生进入新学堂,政府同意给予学堂毕业生文官候选人的待遇。同时决定在国外高等学校水平以上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有资格取得进士或举人的功名,但需要按照他们回国时考试的成绩来决定。绅士——文人阶级在政府废除科举后则另辟办学堂,因为学堂也能授予毕业生进士、举人和生员的学衔。绅士家族送其子弟入学,希望以此保持他们的特权。

——摘编自【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孝廉选举制有何特点?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官吏选拔制度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世 史专著《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目录(部分):
第二章:走出中世纪: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人的解放——地理大发现,商业精神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建立,专制王权
第三章:摆脱专制:英国、美国与法国
经济起飞的条件,专制王权的束缚作用——摆脱专制的首次尝试:英国革命与光荣革命——美洲的特殊性:美国独立与美国宪法——法国强大的专制制度,推翻专制的革命大风暴
第四章:摆脱专制:德国、日本和俄国
德意志滞后:统一与专制的悖论:1848年德国革命——沙皇专制: 各民族的监狱 ;推翻沙皇制度:1917年革命——日本幕府制与西欧封建制;1868年明治维新:建立统一的日本
第五章:工业化的准备阶段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原工业化: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原工业化向工业化过渡——原工业化向工业化过渡的方式
第六章:自由主义的工业化模式
英国的工业化——法国的工业化——美国的工业化
第七章:统制式的工业化
德国的工业化——日本的工业化——俄国的工业化
第八章:计划指令型工业化
苏联模式——苏联的工业化——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摘自钱乘旦、杨豫、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世界现代化 的主题,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867年之后,清政府就应不应该修建铁路吵翻了天。很多大臣认为,铁路是 惊民扰众,变乱风俗 的有害之物,修建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会惊动山神、龙王等神灵,招来巨大灾难。也有人提出, 以中国之贸迁驿传 ,根本不需要铁路。洋务实干人物曾国藩也认为,铁路网络一旦修成,商品流通和人口流动势必大大加快,新的贫富悬殊和社会动荡将可能发生。1880年,李鸿章、刘铭传上书要求修建铁路,朝廷有人上奏指责两人看上去像是一对 卖国贼 ,朝廷因此驳回李、刘的建议。

——摘编自吴晓波著《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在大清国国内,关于在这个帝国的领土上筹建铁路和铺设电报设施的事情正闹得沸沸扬扬。……这是可以理解的,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

——《铁路和电报有望在清国出现》,1867年6月3日,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反对修建铁路的理由。(10分)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上述反对修建铁路的理由中任选一种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