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5.2018—2019学年度四川省宜宾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7 浏览数:3920

一、单选题

1.

鲁故城(山东曲阜)西周初期的部分墓葬表现了中原地区周文化的特征,属周人墓;另一部分墓葬则与殷墟的商人墓相似,墓主是山东地区殷民六族中的人。到战国时期,该地区墓葬形制已无明显特征差异。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原文化对周边的影响B.君主的权力不断加强C.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民族间差异逐渐消失

2.

商人在攻灭了夏之后 因于夏礼 ,继承了华夏文化并且将其发展壮大;起源于白狄的周在取代商以后,自称夏人之后,是中原文化正统,将自己族群与四周 蛮夷戎狄 区分开来。这种做法旨在(  )

A.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确立起民族融合的观念C.形成华夏同源的文化心理认同D.加强宗族文化传承意识

3.

汉初,刘邦曾与诸侯盟约 非有(军)功不得侯,非侯不得为相 ;到景帝末年、武帝初期,功臣为侯者及其子孙,全部 亡国 ;同时,也有不少因功封侯的军功阶层,因为不遵守法纪、行为不端而被废免,晁错、董仲舒等贤良文士大放异彩。此现象反映了(  )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郡国并行制遭到废除C.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D.军功封侯者素质低下

4.

汉末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最初都是虚设于郡县之上的监察派出机构;但它们在地方动荡甚至叛乱时,往往变成具实权的行政区,以承担镇压叛乱的作用;当它们兵强马壮时,又容易滋生抗衡中央的念头。州、道、路的变迁表明了(  )

A.二级行政比三级行政更加稳定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地方监察权与行政权从未分离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不断弱化

5.

公元前113年,山东水灾,仓廪存储不足以以赈灾,政府徙七十万灾民至富裕的关西地区,并向富商大贾求募赈灾物资,但富户多以假货充数, 不佐公家之急 。汉武帝震怒,采纳桑弘羊建议, 收盐铁事 。该事件表明当时(  )

A.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B.富商大贾与民争利威胁中央C.商品经济开始受到遏制D.盐铁官营是赈灾的重要手段

6.

魏晋时期,中央政务核心由秦汉的三公演变为决策、审议、执行三个职能明确的官僚体系。到东晋时,决策和审议部门的最高长官由士族担任,实际掌握政务的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基本由皇帝提拔的寒族充当。说明了当时(  )

A.统治阶层结构发生变化B.士族失去对实权的掌握C.寒族地主控制中央实权D.官僚政治取代门阀政治

7.

四川东汉古墓出土的画像砖,刻画了墓主人生前的宅院、池塘、大片稻田、山林和盐井;山东滕县出土的画像石,展现了墓主人大面积麦田之外,还有田庄中冶铁作坊工作和部曲操练的景象。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庄园经济的高度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D.地方豪强威胁到君主集权

8.

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遭某节度使刺杀,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第一个上书鸣冤,请求严惩凶手,但白居易此举触犯 非谏官,不应先于谏官言事 的条令,被贬为江州司马。此事主要说明当时(  )

A.中央与藩镇矛盾难以调和B.宰相地位受到威胁C.皇帝与太子之间矛盾突出D.谏议制度职权分明

9.

唐高祖李渊于621年诏令,诸州学士和有一定功名者,通过地方预试后每年十月可赴朝廷应试。次年再次下诏,布衣寒士得不到举荐者可以自由投考,不再需要官府举荐。此举意在(  )

A.选拔更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推动文化艺术繁荣

10.

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门阀制度的消亡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C.重文轻武的影响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11.

该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 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 (  )

A.体现了活字印刷技术的发展B.反映四川商品经济最为发达C.证实了交子得到市场认可D.成为纸币交子证的文物实

12.

宋代 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 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

13.

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中都大量出现一种才子遇佳人的故事套路。多以才子偶遇佳人,私定终身遭遇阻碍,待才子科举及第,两人结为秦晋之好的大团圆结局。该现象集中反映了(  )

A.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特权被打破B.世俗文化瓦解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社会价值取向逐渐改变D.民众同情才子佳人的悲惨遭遇

14.

元代的行省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该做法(  )

A.扩大了元代疆域B.提高了行政效率C.维护了国家统一D.加剧了民族隔阂

15.

元代在地方设行御史台,其主要职权是监察地方尤其是行省的工作,但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劾,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行台官因纠劾行省官而反遭迫害的,也不乏见。该现象表明元代(  )

A.监察的实际效能有限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行省的权力缺乏监督D.行御史台形同虚设

16.

明万历末,内阁首辅方从哲曾说: 我朝阁臣虽无丞相之名,实有辅佐之责。自朝廷大礼大政以及人才进退、民生休戚,举天下国家之务,事无巨细,有一不问阁臣者乎 。这反映了(  )

A.皇权渐趋衰微B.内阁地位有所提高C.朝廷事务繁杂D.内阁决定国家事务

17.

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下令,允许民间采炼冶铁。到永乐元年,民间缴纳铁税79806斤;三十年后,增加到555267斤。由此可见(  )

A.政府主导民间贸易发展B.私营手工业技术远超官营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私营手工业规模有所发展

18.

元代佃户见地主 不敢施揖,伺其过而复行 ;到了明代 佃见田主,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 该变化反映明代(  )

A.封建经济高度繁荣B.平等意识深入人心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等级观念已经瓦解

19.

明代哲学家王艮在其 明哲保身论 中谈到, 吾身保,然后能保一家、一国,然后保天下,吾身不保,又何以保天下、国家哉 。该思想(  )

A.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B.宣扬了民主平等的启蒙价值C.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D.体现了早期民主思想的理念

20.

与明代地方设三司分理事务不同,清前期设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集行政、司法、监察、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向上可直接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这一变化说明(  )

A.政府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府州县的权力被督抚替代C.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D.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21.

清初,许多汉籍如 四书 五经 、《通鉴纲目》、《三国演义》等都译成了满文,后来又出现了满、汉文对照的《合璧聊斋志异》等书。这反映了当时(  )

A.满洲贵族对汉文化认识深刻B.满汉对儒家文化形成共识C.中华民族交流融合日益增强D.已经形成平等的民族观念

22.

伯利克里声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默默无闻。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政治生活与经济无关B.形成了完善的民主政治模式C.充分实践了主权在民D.国家重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23.

古希腊学者伊索克拉底说: 我们甚至在同一天对同一件事都会持有不同的态度。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在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公民大会不能体现民意B.民众决策具有情绪化特征C.公民决策缺乏制度保障D.公民的参政能力大为提高

24.

罗马法规定,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人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不过,如果这匹马是遭人用暴力夺走,租马人就不必负责任;但是,如果租马人过了约定时间没有归还而丢失了马,即使马是被人强行夺走,他也要负赔偿责任。这表明罗马法(  )

A.具有理性主义精神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不重视私产的保护D.法条繁琐程序复杂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唐代以前并无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唐前期开始置市舶使,以岭南帅臣领之,但无定制,甚至 虽有命使之名,而无责成之实 ;唐代中期,在 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 的广州设立市舶使掌管舶政;唐代后期,市舶以宦官主之,渐成定制。当时市舶管理尚处草创时期,没有一套完整严格的管理法规。
有人认为宋代是我国古代的 重商主义 时期,朝廷出于贸易营收等原因不断鼓励海洋贸易,同时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瓷器外销,因此,宋朝进一步加强了海外贸易管理。首先,政府在广州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市舶司;其次,元丰三年制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法规;最后,还对市舶官制进行改革,开始委任专职提举市舶,在专职提举市舶被废时,则由转运使等兼管,市舶内侍较唐代大为削弱。在此后数百年间,开创出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国际贸易时代。

——摘编自李康华《中国对外贸易简论》等

材料二 康熙年间,创立的海关制度较前代市舶司制度有巨大变化。朝廷不但在沿海政治、经济中心创立海关,而且还设置受海关管辖的众多口岸。这些自然形成的口岸星罗棋布,有近200处之多,使得江、浙、闽、粤四省沿海地带形成了崭新的口岸经贸网络。海外贸易由洋行垄断经营,提高了海外贸易的专业化程度,但朝廷 怀柔远人 的外交目的与商业自由原则有所冲突。海关主管选用旗人,在福建以将军辖之;在浙江、江苏以巡抚辖之;惟有粤海关专设监督,充任者基本为内务府包衣,地位几乎与督抚平行,由皇帝钦点,中央牢牢控制着关税征收大权。乾隆时期,清政府又颁令,仅限广州为独口贸易,对外经贸功能遭到抑制,它对中外关系的格局、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金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朝到宋朝市舶管理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朝海关代替市舶司后的影响。(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是有得有失的。
第一,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
第二,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
第三,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利弊而判定。
第四,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在另一国家与另一地区,则未必尽然。

——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5年)等整理

运用古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梭伦改革之后的30年里,因许多问题仍未解决,而充满了斗争。平民们发现谋生依旧很难,立法仍由贵族主导……数十年后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但雅典政权始终为精英阶层所掌握。公元前462年,平民在多次与贵族的较量中迎来了厄菲阿尔特改革。
厄菲阿尔特推行激进的民主改革,首先剥夺了贵族会议否决公民大会决议,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此后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并设五百人会议为常务委员会,负责国家行政与财政事务。其次贵族会议保留的司法权,也仅限于涉及宗教传统方面的案件,陪审法庭则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负责审理重要案件、考核政府官员;再次十将军委员会除率兵作战外,开始处理行政事务,权力逐渐扩大;最后执政官不再兼任法官,原享有的大部分行政权力亦被剥夺。
至此,城邦大权完全分属于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贵族会议从国家权力的峰巅跌落下来。

——选编自顾銮斋《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厄菲阿尔特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厄菲阿尔特改革的特点。(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