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4.2018—2019学年度四川省宜宾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19年 题数:27 浏览数:197

一、单选题

1.

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神话传说往往将其归功于某一英雄人物。在古籍中记载最多的是神农氏,据统计多达53种。此外还有柱、黄帝和后稷等。这些神话传说(  )

A.反映出农业先行者的农耕实践B.是无史料价值的文学创作C.可作探讨农业起源的直接证据D.证明了神农氏是农业始祖

2.

商代留存的甲骨卜辞,能识别字义的约1500个字左右。其中,关于 桑、蚕、丝、帛 等字频繁出现达153字之多。这反映了当时(  )

A.丝绸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衣料B.养蚕缫丝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C.蚕桑业是祭祀活动的经济基础D.巫师是蚕桑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3.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4.

战国时期秦国法律规定,农民没有铁器进行耕作,可向政府借用,借用的铁农具受到损坏,也不是必赔偿,只需书写材料说明即可。据此可知,秦国(  )

A.废除了严刑峻法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C.冶铁业由官府垄断D.铁农具已广泛用于农耕

5.

六朝时,扬州(广陵)屡经战乱,俗称 芜(荒芜)城 。唐中后期,扬州成为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和中外富商巨贾的荟萃之所,繁荣冠天下,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六朝对江南的开发B.隋朝大运河的开凿C.长安和洛阳的衰败D.江南市镇经济繁荣

6.

中唐以后,社会经济关系发生剧烈变动,至宋代, 天下之自耕而食,为天子之农者十无二三;耕而食于富人而为之农者,盖七八矣。 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  )

A.中央政府管理失控B.农村租佃关系盛行C.政府财政收入锐减D.封建经济严重衰退

7.

表1 宋代赋税收入(万贯)(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年代

赋税总入

农业二税

百分比

茶、盐、酒、商等税

百分比

997

3559

2321

65%

1238

35%

1021

5723

2762

48%

2936

52%

1077

7070

2162

30%

4911

70%

据此可知,宋代 (  ) 

A.农民的负担不断减轻B.民营工商业居于主导C.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

8.

江南自古鱼米之乡,为唐宋财赋重地。但明代中后期,江南粮食严重匮乏,食米来自湖广,面粉来自黄淮。这主要是因为(  )

A.江南经济结构变化B.区域间长途贸易兴盛C.江南农业经济衰退D.海禁 政策的实施

9.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见表2)新政权的组成体现了(  ) 
表2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A.社会主义原则B.新民主主义原则C.多党轮流执政D.各党派联合执政

10.

1954年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据此可知当时新中国(  )

A.在法律上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B.政协会议退出了历史舞台C.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行政机关D.已完成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11.

中共八大指出,必须加强党内和党外的民主监督,必须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坚持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这说明中共八大(  )

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B.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完成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D.开创了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先例

12.

1950年初,丹麦、芬兰、瑞典和瑞士相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谈判,他们断绝与蒋介石集团的外交关系。于是,我国相继与该四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体现了(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13.

1980年后,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从台湾到祖国内地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及经商投资的人员不断增加。这直接得益于(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C.《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D.九二共识 的达成

14.

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用村民委员会取代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生产队,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材料表明我国(  )

A.根本政治制度发生改变B.基层民主得以普及C.民族区域自治逐步扩展D.村民自治迅速发展

15.

14、15世纪,西欧很多商人购买原料分给手工工匠生产,工匠在规定时间内交回产品,从商人那里领取报酬。这说明西欧当时(  )

A.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B.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手工工场开始了集中生产

16.

图1、图2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商品输出的特征显著B.主要进口工业制造品C.资本输出是主要方式D.入超额度呈增长趋势

17.

图3反映了德国某时段同行业组建企业联盟的趋势(单位:个)此趋势表明当时德国(  ) 
图3

A.企业间开始了优胜劣汰B.自由主义思想走向衰落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8.

19世纪中后期,巴黎人口增加了约3倍,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政府借旧城改造招商引资,将城郊一些土地收归国有并修建住房租赁给无房市民。此外,还立法规定免除贫困房客的房屋税。巴黎政府此举旨在(  )

A.构建社会保障体系B.通过国有化促进经济增长C.彻底解决住房问题D.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19.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年增长率达到4%,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但是,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的总收入占全国总收入尚不足24%。这一现象(  )

A.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B.制约了国内市场的发展C.导致了金融市场不稳定D.表明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20.

1928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35年,苏联取消了面包和面粉的配售制。后来,又陆续取消了其他食品和所有工业品的配售制。国民收入从1913年的210亿卢布增加到1937年的963亿卢布。这说明苏联的五年计划(  )

A.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B.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D.解决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21.

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A.体现了自由贸易的精神B.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C.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D.不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22.

1951年,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  )

A.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B.挑战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C.消除了欧洲国家间的矛盾D.巩固了欧盟成员国的关系

23.

1954年8月,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开始扩大企业领导的权利,国家对企业的指令性指标减少52%;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这些措施(  )

A.确立了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C.影响了中苏关系的基本走向D.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24.

美国自1991年4月开始,经济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增长幅度达到了4%,被称之为 新经济的胜利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B.削减了政府开支C.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D.推行凯恩斯主义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 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 ,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 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12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 新经济政策 ,其重点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的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推行新政。在农业方面,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在工业方面,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防止企业盲目竞争。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经过两个阶段的推行,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好处。

——摘编自岳麓书社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不同点。(8分)

27.

综合探究题。(16分)
探究一 16—17世纪,现代英语逐步形成。以下是与现代英语形成有关的一些历史资料。按其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前者一般是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资料整理和记录,是较直接的证据。而后者是后人的有关研究和诠释,是比较间接的证据。
表3

资料

资料描述

A

莎士比亚15641616经典作品《哈姆雷特》手稿

B

1755年初版的英文辞典《约翰逊字典》

C

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发明家贝尔录下的400段英语录音

(1)若探究现代英语的形成,据 探究一 材料回答:你认为表3中哪一资料最合适?并说明理由。(5分)
探究二 17世纪以来,现代英语逐渐演变为最主要的国际语言。以下是据《布莱森英语简史》一书整理的现代英语发展大事记(部分):
●17世纪,英语因较拉丁文准确简练,逐渐成为科技领域的规范用语
●17—18世纪末,美式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印度英语等相继形成
●19世纪中后期, 蒸汽的力量 与电气时代使英语开始成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
●20世纪初,美国好莱坞相继成立多家电影公司,美式英语的影响在全球迅速扩大
●20世纪30年代,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提供电视服务,向全世界大力推广英国英语
●20世纪50—70年代,包括世界银行在内42个国际经济组织工作用语首选英语
(2)据 探究二 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 现代英语逐渐演变为最主要的国际语言 的原因。(6分)
探究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现代英语的 主导性 地位产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探究三 材料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谈谈你对现代英语主导性地位的认识。(5分)